第13章 胡大人,这是在自我贬低啊!(2 / 2)

“胡惟庸,胡大人,这是在自我贬低啊!”

“这样一来,之前胡惟庸突然辞去丞相之职的行为,现在看来也是有意而为!”

“这哪是什么养病,分明是与朝廷分道扬镳啊!”

“啧啧,上位者,看来又有一人看穿了你的真面目。”

“自毁名声、闭门不出、与朝廷断交,哈哈,好个胡丞相,不知不觉间退出了权力中心,看来咱们倒是同路人啊!”

“只是不知,最后谁能善终呢?”

“上位者,可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啊!”

(本章完)

------------

不论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胡惟庸的看法为何天差地别。

这几日胡惟庸的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娇俏可爱的秋月、修长高挑的春妮、带着异域魅力的娜娜……

哪怕是一个接一个来,胡惟庸也会心花怒放,更别说他还同时享受着多重乐趣。

这些、柔软、温润的佳人……

还好系统给他的麒麟肾货真价实,品质过硬。

不然,胡惟庸现在可能走路都得扶墙。

哪还能像现在这般惬意满足。

而胡惟庸正沉浸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时,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唯一的工作——恩科县试的榜单即将公布。

这对大明众多学子而言,可是件大事,如同新娘终于要面对公婆一样重要。

即便是一向表现优异、备受老师同学赞誉、满腹经纶的才子们,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

谁能料到呢?

本以为只是走过场的县试,竟被胡惟庸随意改动,难度超过了往年的会试和殿试。

无论谁参加了这一届考试,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稳操胜券。

他们心中实在没底。

不仅是他们,连他们的老师也无计可施。

因为大家同样看不懂胡惟庸出的题目。

因此,这次县试试榜搞得一众学子格外紧张。

一个接一个早早赶到公告栏前,人人眉头紧锁。

偶有几个往日声名显赫的学子,此刻也不敢再摆出昔日的傲慢姿态。

内心忐忑不已。

大家聚在一起,免不了还是聊起科举的事情。

不少人开始抱怨。

“不好意思让大家见笑了,昨晚我一夜没合眼。”

“到现在我的双腿还在发抖呢!”

“平时在书院时,我对会试试卷也做了不少,多少心里有点底。”

“可现在,不过是县试罢了,我却觉得比未来的会试和殿试还要紧张。”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一片附和。

“可不是嘛!最近我都食不知味,寝不安席。”

“要是平常年份的科考,县试不过是小事一件,不论平日里读书好坏,出了考院大门,随便问问同学就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

“就算不问同学,问问老师也能知道能不能通过,这样心里也就踏实了。”

“可这次呢……谁能给我们个准信儿?”

“恐怕只有能跟胡大人攀上关系的学子心里才有些许把握吧!”

“咱们啊……只能硬着头皮熬下去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愁眉苦脸的表情。

确实啊!

以前考完出来,找成绩好的同学一打听,就知道自己表现如何。

实在不行,问问老师,也算得到了标准答案。

一对照就能知道要不要等放榜,能否上榜。

可现在呢,嘿嘿,被胡惟庸这么一搞,等于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了。

这……连标准答案都没了,怎么估分?

所以,这段时间,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待在客栈里,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得知放榜结果。

毕竟,谁来考试不梦想着上榜呢?

也因此,大家对胡惟庸的不满又加深了几分。

要不是胡惟庸故意刁难,他们怎会被一个小小的县试折磨至此。

这不过是个县试而已,何必呢。

孙道远便是其中一位焦虑的考生。

他今年十九岁,在一众学子中年纪不大不小。

家里世代书香,根基深厚。

若非家中老父为了磨炼他的性子,同时稳妥起见推迟了几年,他上一届就应该踏上科举之路了。

这一回到来,不仅是他本人,连同整个家族都对他充满期待。

即便不是考取前三甲,至少中个进士是毫无问题的。

有了这份自信,他对县试便显得漫不经心。

谁料,这个看似无奇、连学霸都看不上的县试,却给了他一个沉重打击。

若非父亲多年的教导,他恐怕早在看到考题时就已经意志动摇了。

好不容易颤巍巍地考完,回到家中,他抱着父亲痛哭了一场。

得知详情的父亲也满面羞愧,懊悔不已。

要不是自己当年多事,儿子早就考上了,哪里会经历这些煎熬。

父子俩在家数日里咒骂胡惟庸不止,终于盼到了放榜的日子。

一夜未眠的孙道远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的他,自从早晨到达后,一直沉默着,生怕一张口就会忍不住哭出来。

所以此刻,他只能紧握双拳,默默等待。

等待!

不多时,两名穿着衙役服装的男子终于拿着一卷红纸走出。

一人将浆糊抹在墙上,另一人迅速举起红纸,贴了上去。

啪的一声,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随着红纸一挂,人群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