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震惊(2 / 2)

“我手头只有你们这些工匠。”

“但我此次计划将盐厂扩展至整个北方。”

“眼下人手不足,远未达到需求,所以必须把一些装配、检验、维护之类的工作分派给其他学徒,让他们承担起责任,这样各地的盐场才能更快建好。”

“此外。”

“诸位应该清楚我在推动什么。”

“我的原则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甚至公式化。”

“在这种框架下,注定要走大众化路径。”

“这类技术通常是藏不住的,只要用心研究,就能找到一些门道,到时候让工匠深入探讨,将制作流程拆分成若干步骤,按照既定顺序执行即可。”

“未来,胜负在于数量。”

夏白平静地说,语调中透着锋芒。

他并不排斥工匠制作精致的艺术品,但对于面向大众的技术,绝不能私自占有,必须公开,哪怕自己不主动公布,他也会想办法突破,整理成流程,实现流水线生产。

不可否认,

这会让许多手工匠人失去工作。

但这正是时代的潮流,他们要么参与进来,要么专注于高端定制,否则只能逐渐被淘汰。

在生产力较低的时代,这些讲究精雕细琢的手工业者尚有立足之地,但一旦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普及开来,必将对他们造成巨大冲击。

这是技术革新的代价。

周宁听到夏白强硬的话语,表情略显复杂。

从夏白最早研发蒸汽机并提出标准化生产时,他就有所预感,如今不过是得到正式验证而已。夏白胸怀壮志,目标是彻底颠覆现状。

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

只是明白这一点的人太少。

由于夏白职位不高,难以引起朝廷官员的重视,朝廷对他做的事情也不在意,所以他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肆意妄为,无所顾忌,甚至不受约束。

等到夏白真正进入朝堂时,民间格局早已大变。

起初他还以为夏白投身商业只是心血来潮。

现在。

他完全醒悟过来。

夏白这么做是有意为之。

他明白,自己在朝堂和翰林院中,难以施展心中的抱负。朝中的大臣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经商”——这个当今圣上最为不屑的行业,那些被朝臣轻视的人群,却成为了夏白的一片天地。

只要他不惹出麻烦,朝廷基本上不会干涉。

周宁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

在他的强力掌控之下,生产效率将会达到何种高度?

或许真的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改善天下面貌的伟大事业,这将会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啊?

夏白真的想要教他们机器组装吗?

并非如此。

夏白让教的其实是工匠知识。

等到这些学徒掌握了基础的工匠技能,就能支撑起他的宏伟计划了。

周宁苦笑说道:“夏进士,您可别忘了,朝廷是有严格户籍制度的,他们并非匠户,不能学习相关技艺。”

夏白平静地回答:“他们现在已经是了!”

“当年我创办盐厂时,就跟殿下提过这件事,把这些人全部转为‘工’籍,不过是民户下的‘工’户罢了,他们现在依然是民户,只是可以学习‘匠’户的相关技艺。”

周宁愣住了。

他看着夏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夏白早已谋划好了一切。

只是现在时机成熟了才说出来。

而且更改户籍,对朝廷来说,并非常见之事。

当天下缺盐之时,陛下就曾大笔一挥,将许多民户的户籍转为灶户;在早期缺铁的时候,也曾大笔一挥,将十三处矿场附近的部分民户直接归入匠户。

只是殿下随口应允的事,却给了夏白很大的操作空间。

夏白看着周宁,笑道:“周知事,您不用太担心,殿下既然同意了,肯定有他的考量。况且蒸汽机价格昂贵,也需要一批熟悉机器的工人,否则不仅制盐效率低,还会增加机器的损耗,得不偿失。”

周宁思索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

“我答应了。”

夏白嘴角浮现一丝浅笑,接着说道:“多谢周知事的成全,不过为了便于教导学徒,我个人建议,周知事能抽空编写一本简单易懂的教学书,也方便日后您教学。”

周宁眼皮微微一颤。

彻底心服口服。

夏白的野心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他不只是想培养学徒,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他正将宫中的承诺逐步付诸实践,努力提升“工农”的社会地位。

周宁也不再徒劳挣扎。

他明白,夏白的决心不可动摇,即便自己反对,他也定会另寻途径达成目标。

他所追求的是让天下的工农子弟有机会学习知识,即使这些人无法入仕为官,只能继承父业,耕田或做工,但他们的增多,对“士人”阶层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在夏白构建的框架里,这些人不可或缺。

因为他需要他们精通机械运作。

标准化、程序化、机械化。

周宁已经难以预测,商业在夏白手中会变成何种模样。

他对夏白能够在工商业低迷、朝廷压制的情况下,提出如此超前的理念,并毅然投入其中的胆识和决心感到钦佩。

真是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