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构建了一个一眼望到底、毫无希望、毫无未来的社会,令底层百姓活不成人样。”
“这样的天下本不该如此,更不应沦为禽兽横行之所,而应日益进步繁荣。”
“你原本能为天下多做贡献。”
“为百姓多谋福祉。”
“但你并未做到!”
“你已忘本!”
“如今百姓尚未完全觉醒,一旦觉醒,朱家的江山也就走到尽头了。”
“当你选择与底层百姓对立之时,就已经注定孤立无援,因为你的出身决定了士大夫、乡绅等阶层不会与你同流合污。”
“你也无意与他们合作。”
“因为你身为*。”
“高高在上的君主,虽有权势,可你朱家其他人呢?”
“他们真能凌驾于他人之上吗?”
“你的后代呢?”
“他们有能力做到吗?到最后不过随波逐流,更肆意地剥削底层罢了。”
“当民众抛弃你们朱家的时候,会比你想象得更快、更猛烈。到了明朝末年,底层的反击会让你始料未及。”
“至于你朱家那些所谓的孝子贤孙,不就是养肥了等着过年宰杀,好让百姓填饱肚子吗?”
“作为一位白手起家的**,我对你心生敬意,甚至钦佩,但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你不配得到我的尊重。”
“朱元璋!”
“你背叛了农民阶层!!!”
夏白将要说的话说完,转身离去,不曾再看他一眼,毅然走向死亡。
即将跨出殿门时,忽然放声大笑:“牺牲若此,方显壮志;敢换乾坤,日月焕然。”
“哈哈哈。”
------------
离开武英殿后,
夏白看见一人,面貌柔和却刚强,眉宇间满是忧虑。
朱标拱手行礼:“朱标拜见先生。”
他早已在此等候。
当听说朱元璋召来夏白时,立刻赶来,却不敢贸然入内,只守在殿门口。
夏白与朱元璋的对话,无人压低音量,朱标虽在外,也听得清楚。
遇到关键之处,他还特意遣散周围太监侍从,以免这些话语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正因如此,毛骧等锦衣卫在听见喊声时,并未急躁闯入,被他事先拦住。
夏白平静地打量朱标,目光无喜无忧,既无轻蔑也无愤恨,虽然刚与朱元璋交锋,仍不失礼数。
他向朱标微微欠身,神情坦然且自如:“夏白见过殿下,殿下可是来为我送行?”
朱标摇头。
夏白那赴死的态度令朱标有些无措,他能感觉到,夏白更多是对父皇的失望。
不过他也明白,父皇并非全然不堪,内心确实关心百姓,只是行事方式常有偏差。
朱标说道:“朱标并非嘲笑先生的观点,相反,我认为先生的见解独到非凡。”
“也引人深思。”
“家父性子虽急躁了些,易怒,但他对民众的关怀与爱护,却是真真切切的。”
“受限于家父的出身,很多时候考虑事情不够周全,也常急于求成,因此在许多事务上有所欠缺,先生对家父心存不满,朱标能够理解。”
“还望夏先生海涵。”
夏白皱眉,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向朱标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历代*心中,做皇帝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朱标愣了一下。
不知为何他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他疑惑地看着夏白,脑海中闪过武英殿的模样,想说什么却最终忍住了。
“还请先生直言。”朱标说道。
夏白注意到朱标眼中的变化,或许朱标对帝位有自己的看法,但他身处其位,即便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宠爱,也不敢轻易触及这个话题。
“权力!”
“做皇帝的好处,在于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与权柄,所有臣民都必须对他卑躬屈膝。”
“无论对错。”
“皇帝说对了,臣民便俯首听命;皇帝说错了,臣民依然俯首帖耳。”
“世间万物生死予夺尽在一人之手,财富可随意索取,一切任由挑选,整个天下都是为了供奉皇帝一人。”
“这般权势,谁能不爱?!”
夏白嘴角浮现一丝嘲讽,看向朱标,冷声说道:“你太低估你父皇了。他能从一个放牛娃成为皇帝,很多事情比谁都看得透彻。”
“也很清楚其中利弊。”
“有些事可以做,也能做,还能做好,这些你父皇全然明白。但你要知道,懂得道理是一回事,是否愿意按道理行事则是另一回事。”
“自从你父皇建立国家以来,无论是《大诰》还是《大明律》,无不充满了傲慢与居高临下的姿态。”
“朱标,在你父皇脱离底层、掌握权势的那一刻起,你心中那个爱民如子的父皇就已经改变了。”
“从那时起,他已被权力蒙蔽了心智,早已不再认为自己是普通人。”
“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认为自己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意外,他本就应居于高位,本就应高出众人一等。”
“如今大明那些带有明显剥削压迫的政策,正是你父亲内心真实想法的外在体现。”
“在你父皇心中,普通百姓不过是最卑贱的存在,而那些不服从的百姓,更是被他视作粪土、贱种与愚人。”
“你父皇丝毫不关心底层生死,也不顾忌政策可能带来的祸害。在他眼中,世间万物皆属他所有,无需为他人考虑分毫。”
“他如今唯一的目标,就是守护并保全自己打下的基业。”
“他认为只要将天下臣民驯化成温顺的奴仆,江山就能稳固不倒,即便未来衰败,也能确保朱家世代富贵。”
“然而,他错了。”
“他凭借驱逐元朝统一了天下,本该明白,中原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并不逊色于明朝,既然蒙古能攻入,别的势力同样有能力入侵。”
“如果一味退缩,只会暴露弱点,最终遭受更沉重的打击。”
“此外。”
“你父皇以及往昔的那些统治者,都误解了一点。”
“做皇帝并不能独占天下的所有财富与土地,这只是他们的妄想罢了。”
“实际上,这一切属于百姓。”
“天下的百姓将资源托付给君主,期望他们能像三皇五帝那样,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日子。”
“可惜,他们的期望落空了。”
“掌握了权力和财富的君主,非但没有意识到这是百姓给予的重托,反而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任意挥霍。”
“历史无数次表明,那些*的幻想毫无意义,真正书写历史的,始终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