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上限(1 / 2)

李家祠堂。

堂中供奉着李家列祖列宗的灵位,是族人平日里祭祀先祖的地方。

祠堂里,总有族人轮值洒扫,此刻倒也洁净。

李里正将李老头一家暂时安置于此,男人们一间,女人们一间。

赵翠翠将李清馨换下的衣裳简单搓洗了,同时也将父子三人的湿衣一起晾在祠堂屋檐下。

此刻,李老太、赵翠翠和李清馨三人并排躺在厢房里。

“也不知是哪个挨千刀的,心肠怎能歹毒到这个地步!”李老太自然忿忿不平!

赵翠翠情绪不好:“娘,咱们庄稼人,平日里与人为善,究竟是得罪了谁,竟然如此心肠歹毒。”

李清馨没有吭声!她心中有数,是顾家的人,只是此刻说出来,除了徒增她们的忧愁,别无用处。

赵翠翠忽地坐起身,咬着牙道:“娘,要我说,咱们还是在自家地头圈个院墙!不然这门敞户开的,谁知道还会不会过来歹人!”

李老太眉头紧锁,忧虑道:“圈院墙?那可不是小事!河边那块地,足足五六亩。若是砌墙的话,砖石木料,哪一样不要钱?再说,真要圈地的话,还得把地买下来,免得日后麻烦。”

赵翠翠道,“要不!咱们盖砖瓦房!花些银子把地契彻底办下来,院墙高高垒起!我看谁还敢轻易上门!”

“到时再买条大狼狗,看家护院,谁靠近就咬谁!”李清馨接话。

李老太皱眉道:“这得花多少银子?河边那片地,足足有六六亩。光是买地,少说也得三十两银子打底!更何况盖大瓦房,没几十两下不来,圈院墙,也得十两二十两!”

赵翠翠犹豫道:“我手里拢共还有六十几两银子,盖房买地,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李清馨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娘,奶奶,你们有没有想过……离开李家沟?”

赵翠翠一怔:“离开李家沟?这……这倒从没想过。”

她望向李老太。

李老太缓缓摇了摇头,苦笑道:“自从嫁到李家,除了年轻时回过几次娘家,这大半辈子,我跟你爷爷,就没踏出过李家沟的地界。都说落叶归根,我跟你爷爷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去哪里?不想走了,死也得埋在李家的祖坟里。”

赵翠翠轻声道:“我也不想离开!说实话,除了你大伯一家,村里乡亲们平日里处得还算融洽。真要搬走,人生地不熟的,心里不踏实。”

李清馨心中微动。

她想起前世,自己得了冠军以后,见识过无数繁华,最终却还是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小山村,建了一栋房子,守着那份宁静。

人,最难以割舍的,或许就是这份融进骨血的故乡情。

“娘,奶奶,既然不想走,那咱们就把河边那几亩地都买下来,建个大院子!”

“馨儿是说……先买地,再慢慢攒钱盖房子?”

李清馨从里衣翻出一个荷包,荷包鼓鼓囊囊的。她将荷包递给赵翠翠:“娘,这里还有五十两银子。”

她原本想说自己手头还有三千多两,只是这个数目太过骇人,骤然说出,怕是会把母亲和奶奶吓晕过去,而且那些银子的来路,眼下还需遮掩,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

饶是如此,这五十两银子,也足以让赵翠翠震惊得说不出话。

她接过荷包,愣住了:“馨儿,你……你哪来这么多银子?”

李老太一脸错愕:“我没听错吧?五十两?!”

赵翠翠回过神,眉头紧蹙,神情严肃起来:“馨儿,这银子……你老实告诉娘,到底是怎么来的?”

李清馨目光一转,轻声道:“娘,奶奶,你们还记得不?前些日子,我送给缘儿姐姐一棵人参?”

赵翠翠点头:“记得,赵缘儿上门那一次。”

李清馨眼波微转:“娘,我运气好,那天一共挖到了两棵人参。送给缘儿姐姐的那棵,年份稍浅些。剩下这一棵,年份也更好一些。我拿给镇上的济世堂,王掌柜直接出五十两银子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