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出发深州(2 / 2)

“深州。”

“还好,我们的最后目的地都一样。路上我也不寂寞了,看样子你也是个学生吧?这是准备去深州上学?”

赵达对这样一个敢于和陌生人多话的女孩也产生了兴趣,因为一般来说,面对陌生人更多的人想到的是避免受到伤害,所以都会尽量少跟陌生人说话。于是就说:“我确实是去深州求学的,也顺便想在深州的风景区多玩几年!”

女人看了赵达一眼说:“你多大了?”

赵达笑着说道:“你是指什么多大了?”

“当然是年龄多大了?”

“22周岁。”

“22就22。强调周岁是什么意思?”

赵达笑着说:“也只有蛮夷之地的人才会这么问呢。所谓周岁就像树的年轮一样花圈,从一个人离开母体那天开始计算,一年就是一个圈,简单说也就是出生日期。但是在我们那儿还有一种计算年龄的方式叫虚岁,就像种子发芽开始计算生命一样,从妈妈开始怀孕那天就开始计算了,因为从妈妈怀孕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就存在了,妈妈是十月怀胎生子,所以在周岁的基础上再加一岁就是虚岁,懂了吗?”

女人说道:嘿,还挺有趣呢,这也就是十里不同俗呗?有啥了不起的呀!

赵达笑着说:小丫头,不懂就是不懂嘛,你能问出来就说明你还爱学习,可要是自以为是就不对喽。

女人坐直身子说:你管谁叫小丫头呢?你才多大呀?我都十九了,成年了呢,在我们那儿一直都是当姐姐的。

赵达笑了笑说:十九了不起吗?我还比你大三岁呢。你这是要去哪儿呀?

女人说:深州呀,刚都跟你说过了。

赵达说:哦,这么说咱们目的地一样呢。其实我想问具体到深州的哪儿。你叫啥名儿啊?

女人看了赵达一眼说:刘素雅,外号刘三姐。我要回深州深西市,我出生在西南的大山里,那儿山多水多,少数民族也多,这次就是回去参加我们那儿的河灯节的,河灯节你知道吗?

赵达抬头看着她说:那你是不是唱山歌很好听呀?参加河灯节是为了对歌吧?

刘素雅兴奋地说:是啊,原来你也知道呀?你咋知道的呢?

赵达笑着说:当然是猜的啦。而且你们家乡应该有对歌的传统吧。主要是青年男女歌唱爱情的对歌。我以前就听过一个关于你们那里刘三姐特别美的故事,讲的就是刘三姐对歌的事儿。

刘素雅一下子来了兴趣说:我咋没听过刘三姐有啥故事呢?你快讲讲呀。

赵达用眼角瞟了她一眼没说话,转身半躺在硬座靠背上闭着眼,这就像钓鱼的人要先把鱼引过来,然后就晾着,这叫欲擒故纵呢!

过了一会儿,可能是见赵达没说话,刘素雅就着急的推了他一下说:你这个人真有意思,倒是接着往下讲故事呀。

赵达睁开眼笑着说:你让我说我就说呀?你当我是什么人了?而且我也不相信那么有名的故事,你一个当地人居然没听过。

刘素雅往赵达身边凑了凑说:我真没听过刘三姐的故事,你就给我讲讲呗。

赵达说:咱们萍水相逢,我以前又不认识你,为啥要给你讲故事呢?

刘素雅从腰间拿下一个小绣球说,这是我从小带在身边的绣球,只要你的故事是真的,我就用这个绣球跟你交换,怎么样?

赵达笑着说:那你知道这个绣球是用来干啥的吗?有啥寓意你懂吗?

刘素雅说:我只听妈妈说是定情信物,不过我从来没用过。

赵达说:你肯定没用过呀,用过就不会还留在身边了,这个信物得跟心里喜欢的男子交换呢。你们带着彼此的信物还能给对方带来好运。而我不是那个人,你明白吗?

刘素雅说:我一直都在乾州上学,我妈妈也不让我问是什么意思,只让我保存好长大就知道了,还让我谁也不给。

赵达:乾州?那你怎么会从这里上车?

刘素雅:当然是为了安全,乾深铁路前几天被一伙劫匪炸开了,车上有很多人都被抢了,那段路还没有修好,这次为了早回家只能绕一下远路了,那你有这样的绣球吗?

赵达笑着说:你刚才不也说了嘛,十里不同俗,我离你们那儿好几千里地呢,我们那儿可没这风俗。我们那儿就是两个人先定亲后结婚,也有定娃娃亲的,等长大了再结婚。定亲的时候就是给点彩礼就行了。

刘:定亲不就是交换绣球吗?

赵达:意义一样,方式不同罢了。

刘素雅对赵达撒娇地说:你给我讲讲刘三姐的故事吧,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们那儿民族多,故事也不少,可从来没听过刘三姐有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