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禹城地窖白骨谜案1(2 / 2)

中午时分,法医室传来消息。老周指着显微镜下的切片:“死者牙齿磨损程度显示,她生前习惯用一侧咀嚼,可能有单侧牙齿缺失。另外,骨骼里检测出少量藻类物质,说明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符合地窖季节性积水的情况。至于死因——”他调出x光片,“肋骨的凹陷处对应的位置,生前应该受过持续压迫,结合玫瑰齿的特征,基本可以确定是机械性窒息死亡,也就是被掐住脖子或者捂住口鼻导致的。”

“不是溺水?”陈建军问。

“溺水的话肺部会有积水,但骸骨的胸腔部位没有相关痕迹。而且你们看,”老周举起那只高跟鞋,“鞋跟断裂处有泥土残留,和地窖底部的土质一致,说明死者掉入地窖时鞋跟已经断裂,可能是在挣扎中弄断的,但现场没有打斗痕迹,这就有点矛盾了。”

陈建军盯着高跟鞋,突然想到什么:“如果死者是被杀害后抛尸地窖,凶手为什么不直接掩埋,反而用水泥板盖住?这地窖又不是隐蔽的地方,万一有人下去呢?”

“可能凶手觉得这里足够安全,或者有某种心理上的暗示。”老周沉吟道,“比如,地窖是凶手熟悉的地方,甚至是他亲手挖掘的,用水泥板盖住像是一种‘封存’,把秘密永远埋在地下。”

夜幕降临,陈建军再次来到农家院。月光下,地窖的水泥板像一块巨大的墓碑。他掏出钥匙,打开随身携带的紫外线灯,沿着地窖内壁慢慢扫描。突然,墙角处闪过一丝荧光——那是喷溅状的血迹,虽然经过多年冲刷,依然在紫外线照射下显露出微弱的痕迹。

“终于找到了。”陈建军低声说。这处血迹位于地窖入口下方约半米的位置,呈喷溅状,说明死者遇害时,血液曾从上方飞溅到此处。也就是说,凶手是在地面将死者杀害,然后将尸体抛入地窖。

他站起身,环顾院子,视线落在正屋的窗户上。窗户玻璃早已破碎,窗框上结着蛛网。陈建军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陋,土炕上堆着几床破旧的棉被,墙上挂着褪色的年画。墙角的柜子上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年轻时的周某全和一个女子的合影,女子眼神呆滞,正是他的妻子王桂兰。

陈建军拿起相框,突然发现背面写着一行小字:“1995年春,梅梅送”。梅梅?这个名字他在走访时似乎听过。他迅速掏出笔记本,翻到村民口供那页——果然,有个村民提到过,周某全在离家前,曾和一个叫梅梅的外地女子有过不正当关系,那女子穿着时髦,常来村里找他。

“梅梅……”陈建军喃喃自语,把相框塞进证物袋。看来,这个消失的女人,很可能就是地窖里的死者。

回到警局,陈建军立即安排警员调查梅梅的下落。然而,档案里没有任何关于梅梅的记录,村民们也只知道她姓梅,具体是哪里人、多大年纪,一概不清楚。这个神秘的女人,就像一阵风,来过又走了,只留下一个名字。

凌晨三点,陈建军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看着桌上的照片、报告,脑子里像一团乱麻。突然,他抓起那张印有“正大综艺”的球衣碎片,上网搜索节目播出时间。资料显示,“正大综艺”在90年代初进入中国,那件秋衣的款式应该是1994到1995年间流行的。

“1995年……”陈建军眼睛一亮,想起相框背面的字。如果梅梅在1995年送了相框给周某全,而秋衣也是那个时期的,那么死者很可能就是梅梅,死亡时间或许就在1995年左右。

他迅速调出周某全的犯罪记录:1994年,因强奸罪被判三年,缓刑四年。也就是说,1995年时,周某全正处于缓刑期,如果此时他的婚外情被揭发,很可能会被收监执行。这,或许就是杀人动机。

陈建军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窗外,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他知道,这起尘封多年的谜案,终于露出了一丝曙光。而接下来的调查,将围绕周某全和那个神秘的梅梅展开,揭开十八年前那个血色清晨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