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周围大臣不由缩了缩脖颈,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夏白不卑不亢:\"人无信不立。\"
朱元璋怒极反笑:\"好,那就听听你还能有何'惊喜'。\"
夏白抬起头。
他看向上方的奉天二字。
夏白开口道:\"陛下从布衣起家,夺得天下,心怀百姓,实乃百姓之福。\"
\"然而……\"
\"大明的官员眼高于顶。\"
\"他们的目光只投向天地、圣贤、圣人,所思者尽是天下,唯独不见百姓。\"
\"世人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以为大明的官员,所视不应是天,而应是百姓!\"
\"我希望陛下将奉天改为人民!\"
\"恳请陛下恩准。\"
夏白身形挺拔,直视上方的'奉天'二字,仿若要以目光将其击溃。
\"放肆!\"
\"夏白,莫要妄为。\"
\"陛下得天命建立大明,这是天意,你一个后生怎敢对奉天指指点点,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
场面喧哗,有人对夏白喝骂,有人辩驳,亦有人据理力争,四周混乱不堪。
朱元璋冷眼旁观夏白,脸色阴沉如铁,始终沉默不语。
他的态度昭然若揭。
夏白接着说道:“草民明白,陛下承天命而建立大明,但草民认为,陛下打天下时依天命,治理天下时却不能仅靠天命了。”
“更多的是要为百姓。”
“若我们不改变呢?”朱元璋问。
夏白答道:“草民只知道君王的话不能食言。”
“夏白!”朱元璋双目圆睁,勃然大怒,眼中满是怒火。
夏白毫不退缩,坚持道:“请陛下兑现诺言。”
朱元璋呼吸急促,怒不可遏。
自从与夏白交往以来,他从未有过顺心的时候,每次都被夏白指责和埋怨。
这次也不例外。
“请陛下信守承诺。”夏白再次开口,声音愈发高昂坚定。
“你在逼朕?”朱元璋面色冰冷,眼中杀意毕露,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势顿时笼罩全场。
似乎要迫使夏白妥协。
夏白只觉胸口一窒,却依然寸步不让。
他需要大明树立这块招牌。
哪怕只是块牌匾。
也必须有!
夏白不退,朱元璋不让,两人四目相对,场上气氛骤然凝滞。
无人敢发声。
朱标此时也感到头皮发麻。
他平时常被父皇责骂为倔强之人,但与夏白相比,自己的倔强简直微不足道,简直温和得不像话。
朱标皱眉深思,思索如何化解。
就在此刻,花纶等进士突然毫无预警地站了出来,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身体还微微发抖。
显然内心的恐惧难以掩饰。
花纶战战兢兢地说:“启奏陛下,臣……在会试时曾与夏白有约,若他成为状元,我们就支持他一次。”
“如今夏白已为状元。”
“而臣身为陛下臣子,担心此举会影响臣今后的立场,臣身为士人,不敢失信,也不愿辜负陛下的信任。”
“因此臣斗胆,在为陛下效命前,以寒门学子身份,完成当时的约定。”
“请陛下原谅。”
群臣之中,有人振臂高呼:“人无信不立,陛下乃万民之君,岂可食言?既已承诺,便当践行,断不可反复无常。”
“恳请陛下恪守诺言,将‘奉天’改为‘人民’。”
其他举子相继附和:“恳请陛下恪守诺言,将‘奉天’改为‘人民’。”
“……”
朱元璋目光如刀,俯视着众进士,眸中寒光闪烁,心中杀气腾涌。
他万万没想到,夏白居然能鼓动如此多的人。
尽管花纶说得慷慨陈词,但最终还是倒向夏白,这令他对这些读书人愈发反感。
朱元璋怒火中烧,心中只有一种想法——杀!
区区五百名进士,又能奈我何?杀便杀了!
就在朱元璋下令处死这些逆臣之时,看到夏白那双平静的眼睛,他不禁一愣。
------------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元璋平复了内心的波澜。
他重新思考了夏白今日的行为。
竟发现,夏白的初衷并非如表面所述,而是为了推动‘奉天’改为‘人民’这一目标。
夏白先前所说的话,不过是想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借机提升自身影响力,进而影响自己的决策。
他本就没打算争取大臣或朝臣的支持。
他始终自称“草民”。
会试结果公布后,他虽已名列进士,按理应称臣,但他并未如此。
这并非忘记,而是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