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落泪(2 / 2)

“传令。”朱元璋说道,“唤信国公汤和前来见朕。”

他要解决这次麻烦。

听到这话,朱标心中一喜,意识到父皇已下定决心,准备终结这场纷争。

正在此时。

朱元璋忽然又瞥见什么,刚压制下去的怒火重新燃烧,将桌上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

朱元璋怒吼道:“真是废物!开封冒出个夏白,朕还未问你详情,你就替他辩解?”

“简直胆大包天!”

朱标匆匆瞥了几眼奏章,顿时觉得脑袋隐隐作痛。父皇震怒的声音传来时,他已经隐约猜到几分,可真正看到奏疏里的内容后,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是五弟朱橚所为。

在得知会试结果后,他在开封与夏白有过交往,认定夏白是难得的人才,绝不会落榜。因此,当得知三甲中并无夏白的名字时,他便直接向父皇呈递奏疏,为夏白抱不平,甚至指责此次科举可能存在舞弊行为,要求父皇彻查。

此外,奏疏中对夏白极尽赞美,还提到他曾与夏白共同编纂了一部名为《救荒本草》的书籍。

看着奏疏上的内容,朱标只觉得头皮发紧。

这个五弟,真是毫无心机。

若真有人敢在科举中舞弊,父皇怎会不知?还需要他来提醒?

而且父皇本就对夏白颇有微词,他却跑来替夏白求情,还大肆夸赞,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更让朱标无奈的是,奏疏里竟还特意提到了那本《救荒本草》。尽管书还未送到,但朱橚已在奏疏中详细描述了书中的内容:他走访地方百姓和文人,发现北方战乱刚结束,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靠野菜、树皮充饥。

在夏白的提议下,他们合着此书,旨在教人识别可食用的植物、树皮和草根,以减少灾荒带来的损失。

然而,这样的言论合适吗?

朝廷官员奏报的可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五弟却说百姓仍在啃树皮吃草根,这不是公然唱反调吗?

朱标苦恼地抓了抓头发,不知该如何替五弟开脱。

实在太过鲁莽,毫无分寸。

但这就是朱橚。

愣头青一个。

想到什么做什么,从不考虑后果。

朱元璋拍案而起,怒火中烧:“夏白,夏白,我大明朝就只有这么个夏白?”

“他就算是人才又能如何?”

“老五这个蠢货居然还为夏白求情,让我重审科举,说夏白不该落榜。”

“简直荒唐至极!”

“他眼中还有我这个皇帝吗?”

“真是废物!”

“快来人,带上我们刚才驱赶耕牛的鞭子,立刻前往开封府,给我狠狠抽死那个混账东西。只要鞭子不断,谁都不许回来。”

朱元璋怒不可遏。

整个人已经完全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若是朱橚此刻就在面前,他都想亲自下手,将朱橚抽打一顿。

听到这话后,

朱标急忙劝说道:“父皇,五弟并不知晓应天府发生的事情,只是因为一时爱惜人才,才顶撞冒犯了您。儿臣相信五弟并非故意如此,而且以五弟的头脑,也确实无法有这样的想法,请父皇息怒。”

朱元璋怒视着朱标,厉声喝道:“你竟然还替他说情?”

“既然他早就知道那个夏白,为何不早些告诉我们他的事情?”

“如今我反倒觉得,他与夏白是一伙的!”

“这是他对我不满的表现!”

朱标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然明白这只是气话罢了。

如果说别的弟弟有这样的心思,他或许会相信,但老五?绝不可能,他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心机。

朱标说道:“不知者无罪。”

“五弟心思单纯,不可能有这样的打算,而且他对父皇一直十分尊敬,怎敢做出这种事。”

“唯一的可能就是被人算计了。”

“恳请父皇宽恕。”

朱元璋冷哼一声。

冷静下来后,他也清楚,以老五那种简单的思维,只能是被人利用,绝不会主动算计,更不会故意惹恼自己。

只是心中实在郁结难平,这段时间以来,他感觉自己仿佛被所有人背叛了一般,人人都在议论他的不是。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住心头的怒火,伸出五根手指:“五十鞭。”

“一鞭都不能少。”

“不打得老五屁股开花,我咽不下这口气,顺便也让老五明白,这五十鞭他服不服。”

“若他敢喊不服,那就继续抽!”

“直到他服气为止!”

另外,

他还下令给老五。

“我要他把与夏白接触的所有情况,都详细地写下来,送到我这里。”

“若有丝毫隐瞒。”

“那么送到的就不再是鞭子。”

“而是刀了!”

朱标松了口气,连忙说道:“儿臣代五弟感谢父皇的恩德。”

保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