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等水开(2 / 2)

“只有火器所及之处,才是真正的疆域;未被火器触及之地,则注定成为华夏丧失的土地。”

“当别国凭借高产稻米养育更多人口,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工具革新,解放劳动力,并进而发展出更为*强劲、更具威胁性的武器。”

“那时,今日呈献给陛下的不过是雏形,日后定会化作直击大明的炮弹。”

“落后必然挨打。”

“宋朝的历史已无数次昭示这一点。”

“若不自强,昔日宋朝割地赔款的悲剧终将重现于今时。”

“而如今陛下坚持保守的态度,将来必将成为加诸朱家子孙的刀剑,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

朱元璋双眼如冰霜般冰冷刺骨。

夏白收回视线,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宫殿,轻声说道:“陛下当年称霸天下之时,定是何等意气风发。”

“若有一天屠刀架在你朱家后代的脖子上,落在百姓的肩头时,你有何感受?你是否真的想保护他们?又该如何去保护?”

“你心中那永固的江山,在铁蹄与火器的冲击下,究竟能支撑多久?那些被你试图控制的子民,又能反抗多久?”

“尊严仅存于刀尖之上,真理也只存在于炮口的射程内。”

“治理国家恰似逆流而行,不进则退。”

“然而,当你停下脚步时,别处未必会停滞不前。”

“蒙古军队西征之际,早已将你禁止流传出去的东西传播开来,也早已让外界知晓。”

“经历过蒙古人的入侵之后,许多人因此警醒,并努力提升自身。”

“为的是避免再遭此劫。”

“大明如今确实强大。”

“但这还不够。”

“更难以守住这片江山。”

“而且陛下,这么多年以来,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大明鼎盛之时,与汉唐极盛时期相比,究竟如何?”

“秦汉曾经的强大,后来被隋唐所超越。如今大明初建,励精图治之下,天下长期发展下去,本应在盛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敢问陛下,现今的大明,当今的陛下,是否仍有超越汉唐的决心与信心?”

朱元璋陷入沉默。

超越汉唐,甚至超越更远,他曾有所思考,但觉得并无太大必要,守住现有的天下就已足够,过多的追求只会耗费民力,徒增虚名而已。

“我对子孙的要求不高,只需守护先人留下的土地即可,至于开拓疆域之类的事,我没考虑过。”朱元璋说道。

夏白点头道:“陛下的想法,我基本理解,天下刚刚安定,百废待兴,的确应该休养生息,与民同乐。”

“但这种想法也不能如此僵化地固定下来,有些事情你可以那样做,却不能公开宣扬。”

“更不能将其作为祖宗之法固定下来。”

“这是授人以柄。”

“军国大事尚且不该与外人商议。”

“更何况国政?”

“而且陛下,你对天下的长远认识太过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幼稚。”

“华夏历史中,已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等朝代。”

\"陛下心中可有打算,如何称呼这大明?\"

------------

\"称呼?\"

朱元璋冷笑一声:\"我大明无需这些虚名,那是衰败王朝才会去琢磨的东西。\"

\"我开创的大明定能万世长存,千秋不朽。\"

朱元璋重拾信心。

他对大明的期待,不是成为那些*的朝代,而是成为千古一统,甚至万古一统。

夏白微微一笑:\"陛下身为开国之主,自是对新立的大明满怀信心。但若想让大明长久屹立,仅靠君王的信心还不够,还需对天下施行妥善治理。\"

\"陛下最厌恶的孟子曾言:'内无法度之臣,外无敌国外患,则国必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以陛下如今治国之道,对天下的要求,以及对日后大明的规划,草民斗胆为大明拟定一个称呼。\"

朱元璋皱眉。

但他并未阻止,只是十分好奇,夏白会给大明赋予什么样的称号。

是美称,还是恶名?

朱标也望过来,满脸疑惑。

夏白今日的话比起之前更加尖锐,甚至带有一丝反叛之意。

他也很想知道,夏白心中的大明会是什么样的称号。

\"刚!\"

听到这个字,朱元璋眼神微动,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表情。

他抚着下巴的灰白胡须,咂了咂嘴,低声念了一遍\"刚\",思索片刻,竟也不反感。

刚,即坚。

刚,亦强。

这算是个美称。

朱元璋点头,语气平淡:\"此字我不太喜欢,但大明确实符合这个刚字。我凭一身铁骨驱逐蒙古人,对*污吏向来不屈不挠。\"

\"若我的子孙都能如此刚正、刚硬、刚毅,那大明的江山就稳固了,再无隐患。\"

夏白笑了笑:\"如此陛下可以安心,在您的这套制度下,您的子孙们想不刚直都难。\"

朱元璋皱眉,没完全明白夏白这话的意思。

夏白直言不讳:\"陛下视家如国,只愿子孙后代守业安家,这般境况下,又怎能不刚正?\"

“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你也没给他们留下别的路。”

“自秦始皇起,每个盛世王朝都会有些豪言壮语。”

“周朝说过:普天之下,尽属王土;四海之内,皆为臣民。”

“秦国宣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不流干热血,绝不罢休。”

“汉朝则说: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疆,谁敢冒犯强汉,虽远必讨。”

“晋朝云:安抚万邦,安定四方,开启九州蒙昧,奠定千载基业,让昔日未归顺之王臣服。”

“隋朝称:四方异族,胆敢来犯,必灭其国,绝其后。”

“唐朝更是霸气十足:内外敌寇,凡敢动武,格杀勿论!”

“即便宋朝,也有过‘纵使灭族,也绝不妥协,他人休想染指我的疆域’这样的话。”

“那么,大明呢?”

夏白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元璋。

朱元璋一言未发。

夏白接着说道:“在陛下规划的体制内,在陛下细致的部署中,甚至是在陛下确立的祖制之下。”

“我为大明拟几句话。”

“一句是:日月山河永固,大明江山长存。”

“另一句是:不议和,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镇守国门,君主为社稷而殉。”

“与历代王朝的宣言相比,大明的这些口号显然逊色不少,缺乏震慑力,还透着些许弱势。”

“陛下的大明,真是刚毅正直吗?”

“抑或只是迫不得已的强硬?”

夏白轻笑一声,嘴角挂着一丝不屑与冰冷,继续说道:“这便是陛下为大明奠定的长久根基。”

“实在憋闷。”

“要是大明能像其他朝代那样积极扩张,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到时进可攻城略地,退可保家卫国,岂不是比一味退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