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忘本(2 / 2)

“若想江山长治久安,唯一值得信赖的,只有百姓。”

“一旦一个朝代赢得千万百姓的衷心支持,那么它就不会覆灭,也不会被征服。”

“大明原本具备这样的根基,只是你父皇过于贪图私利,宁愿放弃长远利益,也要维持家族短暂的繁荣。”

“他读过那么多书,却忽视了一句古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个世界并非随胜利者而转移,而是取决于百姓站在哪边,谁就能获胜。”

“下次再说吧。”

\"民众未必会站在大明这边。\"

\"一盏灯能点燃千百盏灯,黑暗之中皆可明亮,光明却永不会熄灭!\"

\"这才是大明该走的路。\"

------------

\"正义在握,四方响应;无道则孤立无助。\"

\"民众支持谁,谁便胜出。\"

\"一盏灯能点燃千百盏灯,黑暗之中皆可明亮,光明却永不会熄灭!\"

\"这才是大明应行的道途。\"

朱标眼前一片迷蒙,心中反复响起这几句话,如同洪钟巨响,震撼着他整个灵魂。

许久未能平复思绪。

夏白挺身而立,遥望面前金碧辉煌的宫殿,嘴角浮现出一丝释然与轻快。

其实他原本不必如此。

然而他曾目睹过光明,那光明太过璀璨,在其光辉的笼罩下,他无法再屈从于现实中的任何权谋,仿佛追逐那一抹光芒,已是此生最大的欢愉。

良久之后,

朱标终于缓过神来,目*杂难言。

他很想开口说什么,但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撼动夏白的信念与执念。

\"你就不惧死亡吗?\"朱标叹息道。

\"惧!\"夏白毫不犹豫地回答。

朱标愣住,满脸疑惑:\"既然畏惧死亡,为何还要执意赴死?\"

\"你若将这话讲给往昔的任何一位**听,他们定不会留你活命,你也必将丧命。为何你偏要说出这些话,难道就不能藏于心底?\"

\"为何?\"

他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夏白注视着朱标,唇边泛起一抹笑意,点头说道:\"我可以沉默,甚至可以顺利完成科举,凭借优异成绩入仕为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改善底层人的处境。\"

\"这些都是可行之举。\"

\"我也曾考虑过这些。\"

\"我还想过卑躬屈膝,像宫中太监那样谄媚权贵,只为在这世间谋取荣华富贵,我也尝试多次劝说自己,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但终究,\"

\"我还是没能说服自己。\"

\"成大事者,非成即败。\"

\"无中间之路。\"

“若我今日选择苟且偷安,明日还能如法炮制,如此反复,恐将永陷困境。或许某一天,我能从这深宫中生还,却再难融入天下。从我决定苟活的那一刻起,夏白便已不复存在。

我未来的所谓成就,不过是火光熄灭后的几缕轻烟。

明天自有后来人,今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容赴死,让世人知道,热血尚存,我始终坚信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拥有最真诚最质朴的情感,值得尊重与善待。

世间总会有人愿意为家国付出一切。

英雄从不孤单,初心长存于世。

成败仅一线之隔。

失败的或许并非我一人。

这些明朝士人,日后或许会堕落成衣冠禽兽,变得虚伪,但他们入仕前,未必没有赤诚之心。只是他们效忠的那个天下,不需要这份赤诚。

他们不得不屈服,变得残忍。

你父皇防备天下再出第二个朱元璋是对的。

只有他自己清楚,没有开国前的‘朱元璋’,或是‘朱重八’,该有多么惊世骇俗,多么鼓舞人心,多么让人期待。

明字本意甚好。

日月为明。

你父皇也曾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可一旦登基,眼中便再无黎民百姓,也无视那些托举他的双手。

他的目光高悬于天际。

他口中常提爱民,常说为百姓谋福。

然而,当底层百姓将他推上权力巅峰,让他履行承诺时,你父皇却摇身一变,成了比他所铲除的*污吏更为残暴的*者,无情地压榨底层,视自己为万物的主宰。

他自称光明正大,代表公正与希望。

爱民,

早已成为掩饰罪行的借口。

成为谋取私利、享受特权的遮掩。

成为独断专行、固执己见、不求上进的幌子。

他以太阳自喻。

却忘了一点,大明是日月并行。”

“仅有太阳是远远不够的。”

“烈日炽焰终将焚尽沃土,使之化为黑炭。”

“彼时,人间再现末世惨象,众人必将追寻新的引领者以图前行,而彼时的领路人,却不再是洪武皇帝时代的朱元璋了。”

“天下无需如此人物。”

“明……”朱标唇角微扬,眼中既有惧意又有迷茫,亦含追忆与哀伤。

他思绪万千。

特别是往昔种种浮现脑海。

那段时光的记忆已然朦胧。

但仍记得父亲每次凯旋归来的景象,百姓倾城而出迎接,夹道欢呼,那时的父亲还常与民众亲切交谈,偶遇欣喜之时,更会炫耀自身英勇。

然而,随着父亲权势日增,此情此景渐行渐远。

虽仍有人迎接,却总是簇拥着众多侍卫将士,有时甚至特意清场,寻常百姓再难接近父亲身旁,与其交流几句了。

朱标抿紧双唇,眼神透着失落与苦楚。

自那时起,父亲的光辉愈发耀眼,愈发光芒万丈,也愈加遥不可及。

不过,在那之后接替父亲角色的,并非他人,正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