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恢复平静(2 / 2)

“若陛下真的笃信天命,就不会总把‘臣本淮右布衣,天下于你何加焉’挂在嘴边。”

“而是开口闭口都是自己是天命之人了。”

“陛下心里明白,所谓天命,不过是强者为王的道理。”

“陛下能胜到最后,所以陛下就是天命。若是别人胜到最后,那人就是天命。”

“所谓的天命,无非是胜利者用来巩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借口,也是在臣民面前树立威信的手段罢了。”

朱元璋陷入了沉默。

他仔细打量着夏白,眼中闪过一道锋利的杀意。夏白所说的话,令朱元璋感到深深的不安。

有些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夏白所言,直指皇权根基,令朱元璋心生怒火。朱元璋目光如刀,冷峻至极,只盼夏白能屈膝认罪。

“汝真不跪乎?”朱元璋语调冰冷,却暗藏杀机。

夏白坦然摇头,神色决绝。

朱元璋嗤笑一声,“汝以为不跪便能逍遥?”

“吾面前,岂容汝放肆。”

“来人。”

“将他双腿打断,从此之后,他只能跪拜于吾前。汝不愿跪,那便终生跪着。”

“不单是汝,连汝之亲族、子孙后代,皆需向吾跪拜。”

朱元璋眼中凶光毕露,他对违抗者从不手软。

夏白毫无畏惧。

自踏入大明国土,他便将生死置之度外。若畏生死,当初怎会在科举中写下逆言,又怎敢直言顶撞天子?

夏白说道:“陛下若执意令我跪拜,我无力抗拒。”

“无需羞辱,我自己承受责罚便是。”

“但在此刻,我想提醒陛下一句:*他人跪拜轻而易举,然而让一个有志向、有骨气、有尊严之人跪下后,他便已不再是他自己。”

“跪的并非尊严,而是臣民应有的气节。”

“取而代之的是如今朝堂上的那些官员的模样,卑躬屈膝,甘为奴仆。”

“大明的脊梁就此折断。”

“元末尚有进士殉国,吾欲问陛下,若大明衰败,到了末世,会有几人愿意以死报国?”

“若都如现在的庸碌之辈,大明恐怕*得更快,因为奴仆的身份并无区别,为主人效劳的实质也无不同。”

“而这一切,皆因陛下所致。”

“文人失了风骨,官员失了操守,君主失了担当。”

“上行则下效。”

“若君王唯利己,视百官如长工,视百姓如牛马,则百官只会更加趋炎附势,视百姓为牲畜。”

“明之覆灭,必因民变。”

“只因洪武帝从未打算让人活得像人,只想天下人为朱家世代为奴。”

二十章你不该懂我!

\"够了!\"朱元璋猛地拍桌,眼中似欲喷火。

他瞪视着夏白,胸口剧烈起伏,手指几乎戳到对方鼻尖:\"你有何资格责备于我?\"

\"我何时将百姓当作奴仆?我又何时视百官如长工?\"

\"简直是胡言乱语。\"

\"你若去问遍天下,哪个不对我朱元璋称赞有加,哪个不夸我是体恤苍生?我为百姓所做之事,远超你的想象。\"

\"你们这些文人、士子,怨我恨我,我毫不在乎。\"

\"你所说的话,我全然不放在心上。\"

\"我没指望你能理解,更没想过你会替我说话。\"

\"我只知民心决定世道,只要百姓记得我的恩德,这就够了,我为天下百姓所做的事,无需向你解释。\"

\"既然你觉得有理,\"

\"那我就告诉你。\"

\"自大明建国以来,我为百姓做了些什么。\"

\"洪武五年,我下旨废除奴婢制度,家中若有蓄奴者,轻则杖刑,重则入官为奴。\"

\"自大明开国起,我就命各地开垦荒地,耕种后土地归己所有,且免三年赋税。至今已新增耕地百八十万五千余顷,占全国官民田近半。\"

\"这养活了多少人啊。\"

\"我在各地修建水利工程,疏通灵渠,灌溉万顷良田;整治洪渠,使泾阳、三原等地受益两百余里。\"

\"诸如此类的事举不胜举。\"

\"但我从不宣扬这些,因为这是身为皇帝该做的。可历朝历代的*中,有谁像我这般痛恨*污吏?\"

\"我为何痛恨*污吏?因为我幼时受尽他们的欺压。所以我反复告诫下属,切勿*,一旦发现,必剥皮充草。\"

\"建国仅十八年,我已经减免了多少赋税?我甚至亲自规定了全国的租赋总额,如今每亩田地的佃租不过三四斗。\"

\"我还设立卫所,减轻百姓负担,让军队自给自足。这类事情,数不胜数。\"

\"我不爱民。\"

\"我是古今以来最爱民的人!\"

朱元璋冷笑一声。

他若不是真的把天下黎民当作自己的子民,又怎会如此费心尽力?他完全可以横征暴敛,尽情索取。

然而,他并未如此。

反而事事都为百姓着想,百倍千倍地付出。

他其实根本不想辩解,也瞧不起辩解。在夏白这样的书生看来,他无疑就是暴君,因为在他的眼中,这些士人儒生远不如狗有价值。

只是夏白不断*他,使他彻底愤怒,这才决定反驳几句,告诉夏白,他多么无知浅薄。

荒谬至极。

夏白冷然摇头。

他直视朱元璋,毫无退缩。

“洪武皇帝,可曾听闻过这样一句话。”

“何话?”朱元璋问。

“越是在意什么,越是要强调,恰恰说明越缺少什么。”夏白平静说道,唇角带着浅浅的笑容。

朱元璋脸色微变。

夏白叹了口气,将目光投向那巍峨的大殿,淡然道:“自秦以来,王朝更迭频繁,涌现出不少明君和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