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生家庭(1 / 2)

靠西面墙的裂缝里漏进一缕昏黄的光,斜斜切过少年单薄的脊背。藏稻谷木柜床边缘的夯土早已剥落成犬牙交错的形状,他蜷缩在褪色的蓝印花被褥间,粗布裤脚露出泛白的脚踝。

潮湿的霉味混着灶膛的草木灰气息,在七月燥热的空气里发酵成令人窒息的茧。

北墙歪斜的土坯面上,小学四五年级三好学生奖状的烫金字正在褪色,边上小镜框玻璃裂痕像蛛网般爬过少年曾经意气风发的笑脸。

掉漆的矮柜上,搪瓷缸里凝结着昨夜的小米粥,几只苍蝇在边缘起起落落。

客堂南墙糊着的旧报纸被岁月浸成焦黄,某处油墨洇开的\"科教兴国\"标题,在穿堂风中簌簌颤动。

檐角垂下的蛛网兜住半片蝉翼,后窗漏进的小蝉鸣忽远忽近。

少年机械地摩挲着录取通知书毛糙的边角,纸页上某学院的校徽在阴影里忽明忽暗。

隔壁传来母亲压抑的咳嗽,混着她在院中捶打稻穗的闷响,每一声都重重砸在糊着牛皮纸的窗棂上。

开裂的土墙经常传来外面村民走过的声音,环顾四周,家里唯一完整的木板床,是用几块砖块垫着高低不平的腿,蚊帐是补了又补的,就像和尚的袈裟衣。

墙角地砖上,堆着三个大红木箱,箱盖的铜扣有点斑驳,但还能使用,这是他们放置全家四季衣裳的地方。

外面墙角上散着两个豁口陶罐,以及家里一个搪瓷脸盆,那是每逢阴雨,用来接屋顶漏下的水珠。当然,脸盆的作用依然主要是一家三口的洗脸之用的。

家里除了两张床之外,最像样的可能就是有张八仙大桌,四条长板凳,一张矮的小圆桌,以及几条有靠背的竹椅子了。

这农村瓦房子也就三个小房间,一个厨房,一个客厅罢了。客厅前面是一个道地,日常洗衣服倒水基本上就是在这个露天道地上完成的。

现在道地一角是被男主的母亲占用着,在捶打一些从农田里拾取的一些稻穗。

徐大志坐在床柜上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醒来已有点懵懂状态,傻傻地分不清状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反复掐咬自己,终于确定自己是重生了。

目光穿过破旧的木房门往院里瞧,外面墙上装的也不是玻璃,全是有大裂缝的木板做的。夏天勉强能挡挡太阳,可斜风雨起来的话也就会漏得厉害;到了冬天,大概率北风跟刀子似的,会往屋里灌,冻得人直打哆嗦。当然现在是夏天,晚上会有风吹进来的话,也是凉爽的。

大门外面是用泥土围成的小院,泥土围墙并不高,院子倒不小,东南角有个鸡窝,里面养了几只老母鸡和一只大公鸡。这就是他家最值钱的家当了——除了种地收粮食,全指望母鸡下蛋换点零花钱。

徐大志望着破落的院子直摇头,这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苦,这根本不算过日子,只是勉强活着,能活下来都算走运了。

徐大志正发呆,忽然眯着眼睛往墙上看——那儿怎么有片红彤彤的纸?他使劲用袖子擦了两下眼珠子,定睛一看汗毛都竖起来了:外面墙上贴着个巴掌大的红双喜,边角还带着新剪的毛茬!

\"这这这...\"他后脖颈子直冒凉气,顿时像被火燎了似的,整个人跟弹簧似的蹦到地上,破棉鞋踩得泥地\"噗\"地爆起老高尘土,呛得他自己都弯腰咳出眼泪:\"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