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买报想讨价还价(2 / 2)

大姐头也不抬:\"一毛钱一份。\"

\"那...要是我多买几份呢?\"徐大志试探着问。

大姐这才抬起头,瞥了徐大志一眼,不耐烦地说:\"买多少份都是一个价!你以为这是菜市场啊?还能讨价还价?我们邮电局从来不讲价的!\"

徐大志被怼得顿时脸红了起来,幸好皮肤黑,还不是很明显,他不以为然,继续问道:\"那前几天卖剩下的报纸能便宜点吗?\"

\"嘿!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嗦呢!\"大姐翻了个白眼,\"新报纸旧报纸都一个价!你到底买不买?不买别在这儿耽误工夫!\"

看着大姐嫌弃的眼神,徐大志知道再问下去也没用。他继续笑着说道:\"那给我来最近几天的晚报吧,麻烦您了。\"

徐大志这么问有原因的,后世哪个产品不可以讨价还价呀,他已经习惯了,忘记了这个时代是八十年代末。

在八十年代末,像他这样没背景、没本钱的年轻人想赚钱可不容易。当时最赚钱的买卖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是\"倒爷\",就是低价收购各种紧俏物资,比如白糖、布料什么的,再高价卖出去。那时候买东西还得用粮票、布票,能搞到这些东西转手就能赚钱。

第二种是组装电器。有关系的人能搞到收音机、电视机的零件,自己组装好了卖,利润特别高。那时候谁家要是有台电视机,那可是了不得的事。

第三种就是摆地摊。卖点水果、小吃或者小商品,本钱少,来钱快。街边到处都是这样的小摊贩。

还有就是开小饭馆。那时候人们手头渐渐宽裕了,下馆子的人越来越多。开个小饭馆投入不大,生意好的话很赚钱。

另外就是倒卖二手电器。城里人淘汰的旧电视、旧冰箱,拉到农村去卖特别抢手。那时候农村很多人家还都没见过这些\"洋玩意\"呢。

再有就是做服装生意。有眼光的人开始自己设计衣服,开个小作坊生产。那时候衣服款式少,只要样子新颖,根本不愁卖。

最厉害的是倒卖国库券。有些人专门跑全国各地,低价收高价卖,赚取差价。

不过说到底,这些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灵通。谁知道哪儿缺什么、哪儿有什么,谁就能赚钱。徐大志一没本钱二没关系,想要快速赚钱,想来想去就只能在信息上下功夫。

知道后来特别出名的聪慧网吗?就是靠卖信息起家的,后来成了仅次于阿里巴巴的大公司。那时候他们也只是一家小咨询公司,专门做信息买卖的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