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昆和张牛角、张宁的积极推动下,太平道百万教众迁徙至雁门郡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早已聚集在瘿陶的众多教众,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
他们频繁活动,安排人手,筹备物资……
然而,这一系列的异动,终究还是瞒不过瘿陶地方官府的眼睛。
巨鹿郡太守郭典很快便察觉到了异样,通过安插在太平道内部的奸细,他迅速得知了这群庞大教众的动向。
原本,他以为这些人是要涌向广宗,去南下支援张角的。
那样的话,北中郎将卢植的两万多大军必定会受到威胁。
而作为巨鹿郡太守的他,也必然会因此受到牵连,日后定然麻烦不断。
但当得知这群教众迁徙的方向,竟然是遥远的雁门郡时,郭典长舒了一口气。
郭典出身颍川老牌世家郭家,面庞方正,气度不凡。
嘴唇厚实,鬓有白发却难掩儒雅之质。
他沉稳干练,处事果断,行事务实迅速。
在巨鹿郡任职多年,他精通兵法、善于用兵的威名广为流传。
麾下兵强马壮,又有几名猛将相助,在当地威望极高。
然而,他又有些不放心起来。
面对太平道百万教众如此庞大的势力,若任由其前往雁门,日后必成大患。
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果断下令调兵遣将,准备在半途伏击。
如今郭典正和朝廷召集来的部分兵马,将下曲阳的张宝所部十万黄巾军团团围困在城里。
他深知,此次分出的兵马不能太多,否则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后果。
刘昆深知夜长梦多,这次的百万教众迁徙,必定会遭遇诸多波折。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
在瘿陶西北广阔的平原上,太平道教众二十余万人的队伍绵延十数里。
先行出发的教众带着坚定的信念,扶老携幼,艰难前行。
在一处密林之中,郭典早已在此部署了数千精锐,只等太平道教众自投罗网。
这二十多万先走一步的太平道教众拖家带口,步履沉重,艰难地跋涉着。
突然,一阵号角声响起,紧接着,官军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
首先发起攻击的是郭典麾下的前锋,他们如猛虎下山,冲向太平道教众。
“杀啊!”官军们高喊着,气势汹汹。
他们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步伐整齐而有力。
普通教众们平日里多为普通百姓,哪里见过如此勇猛的官军,顿时惊慌失措。
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官军砍倒在地。
“大家不要怕,一切有我们!弟兄们,上!”刘昆没有慌乱,而是不住地大声出言稳定教众们的情绪。
无孔不入的校事府密探早已经将巨鹿郡太守郭典要分兵伏击他们的情报送了过来,也大致推测出了伏击地点,但未能准确提供其具体位置。
毕竟校事府的密探也不是万能的,能打探到这种机密的事,也是花费了无数的精力。
得到传讯的刘昆立即与张牛角、张宁商议了对策,制定了相应的对敌之策。
他虽重伤未愈,但仍能骑着战马,手持青龙偃月刀,毅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刘昆身先士卒,带领着身边亲卫以及一群黄巾军战士冲向了突然杀出来的官军。
黄叙、张牛角和张宁见状,亦纷纷率领自己的人马,奋勇冲向官军。
然而,官军的攻击实在过于猛烈。
他们如同连绵不绝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让太平道教众们难以招架。
尽管刘昆和张牛角、张宁早有准备,手下也带着两千精锐黄巾军。
且在刘昆、黄叙这段时间的短暂紧急训练下,战斗力相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但在这些训练有素的官军面前仍然不够看,刘昆也是没有办法。
如果这两千人是种花部落六个战区中任何一支正规军,他都有信心击败一万官军。
但如果就是如果,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这两千刚刚经过短暂训练的黄巾军士卒,毕竟还是难以与官军抗衡,被三千官军打得节节败退。
“弓箭手,放箭压制住他们!”郭典在大军后面沉着冷静地指挥着。
顿时,隐蔽在官军阵中的弓弩手们一齐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