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强势崛起的种花部落(1 / 2)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到了光和六年九月。

种花部落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成为了并州最大的势力。

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作为最早开发的区域,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已经初步展现出了秦始皇时期的繁荣景象。

西套平原被南部战区徐荣和黄叙成功攻占,整个河南地也被纳入了种花部落的版图。

刘昆将总部设在九原城,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指的就是黄河巨大“几”字上方的“一”字及两个角(前套平原即今天的土默川平原,后套平原即今天的巴彦淖尔平原),以及“丿”字的中下部(西套平原即今天的银川平原)。

再加上河南地(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漠,此时的毛乌素沙漠还不是沙漠,而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等黄河两岸平原的统称。

河套平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始皇曾派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精锐秦军驻守此地。

黄河虽然常常带来灾害,因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这个“套”,指的就是河套平原。

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也就是说,只要河套平原在中原王朝手中,游牧民族便难以南下。

此外,河套平原还是着名的产马地,占领此地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原王朝凡是占据河套平原的时期,无一不是军事力量最为强盛的阶段。

九原县已成为种花部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府。

而九原县正位于前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为种花部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种花部落的不断壮大,刘昆开始着手巩固对河套平原的控制。

他下令在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修建更多的水利工程,以促进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

同时,河南地(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也被开发为重要的牧马基地,为部落的骑兵部队提供优质战马。

刘昆命令西部战区的程普把防区搬到了西套平原的廉县,负责西部防线,堵住了贺兰山胡人南下的道路。

贺兰山是什么地方?相信诸位读者大大一定不陌生岳飞的《满江红》吧?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令昆哥不解的是,此时的贺兰山在西夏人的控制下,西夏首府兴庆府就在西套平原。

从这首震撼心灵的词中,相信您就能理解贺兰山了。

同时,徐荣则驻守离石,牢牢钉在并州最南端,震慑着并州的张懿。

为了加强边防,刘昆还在河套平原的各个战略要地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和了望塔,确保一旦有外敌入侵,能够迅速反应。

关羽率领北方战区三万人驻扎在云中县,这可是昔日西汉名将李广的驻防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虽然李广至死没有封侯(时运不济,大军迷路,错失良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广担任云中太守期间,前套平原确实稳如泰山。

也就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着名的《出塞》诗中提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下。

同时,这里也是塔塔拉的塔塔族原先的祖地——刺勒川。他跟随主将关羽终于如愿以偿地打到了他的老家。

那首斛律金的《敕勒歌》,说的就是这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东方战区的高顺和他三万人马的防区则迁移到了雁门郡的强阴,负责整个种花部落东部的防线。

中部战区的张辽也逐渐成长了起来,他是五个战区中最年轻的主将。

虽然才十九岁,但他展现出来的地方治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已经无愧于当代名将了。

中部战区的美稷城,已经成为了种花部落的大后方中心地带。

张辽虽然不直接面对胡人,但身上的担子同样不轻。

毕竟他身处种花部落的腹心之地,随时准备支援四方战区的战事。

张辽出身最底层士卒,深谙练兵治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