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雁门发展现状(1 / 2)

雁门关内的广武县,这里已被刘昆当作雁门郡的治所。

得益于他的种花部落连月的征战,原本历史上鲜卑、匈奴、乌桓人联合入侵并州的事件并没有发生。

因为盘踞在西河郡的南匈奴人已经被他连根拔起,以后也不会再有匈奴这个地头蛇的带路党了。

鲜卑人惊闻南匈奴发生了惊天变动,连王庭美稷城都被一个叫“种花部落”的新兴势力占据,顿时震惊不已。

听说这个种花部落的首领名叫布日古德,此人武道修为极高,能征惯战,被草原上的人尊称为“天神”。

他曾在万军之中阵斩南匈奴左贤王于夫罗、呼厨泉兄弟,立下赫赫战功。

手下还有个叫黄叙的“天将”,以一己之力,于重兵之中阵斩南匈奴单于须卜骨都侯。

如今,种花部落在并州已拥有大片疆土,成为一方不容忽视的强大势力。

布日古德麾下拥有五万左右的精锐骑兵,帐下更有众多能征惯战的将领。

鲜卑单于和连派人联络种花部落,想联合他们一起进攻并州,共同劫掠财物、抢掠人口。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种花部落竟然一口回绝了鲜卑人的提议。

和连暴跳如雷,但他个人实力有限,又无法号令其他部落,只能悻悻作罢。

开玩笑,刘昆怎么可能允许这群畜生去祸害大汉百姓?

于是,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鲜卑人的提议。

不过,刘昆还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只要鲜卑人敢来并州,他不介意让他们全部埋骨于此。

这一天,刘昆和黄蝶舞从美稷城回到了广武。

作为雁门郡的太守,总不可能以镇守雁门关防备胡人为借口不出现在众人面前吧?

广武县令陈端,出身颍川书院,是戏志才从颍川来招来的一位好友,是颍川陈家旁系子弟。

他为人精明干练,行事有魄力。

自从来到广武担任县令之后,治理地方颇有建树,深得刘昆赏识。

戏志才走后,郡丞一职顺理成章地落在了陈端肩上。

他深知自己擅长谋划布局,临阵应变,政务非他所长。

而陈端则精于政事,故而放心将重任托付。

陈端不负所望,接手郡务后,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刘昆非常满意。

刘昆对陈端的才能很看重,他拍着后者的肩膀说道:“伯远,戏先生果然说得不错,你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陈端字伯远,能将雁门现有的两个县治理好,对于他这种出身颍川书院的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面对刘昆的赞誉,他谦逊一笑,拱手回应:“府君过誉了,端不敢居功,唯尽力而为耳!”

其言谈举止,尽显文人风范。

刘昆年仅十六,却身高八尺,武道修为已达炼髓境一层,气息内敛而眼神锐利。

身为几十万种花部落首领布日古德,麾下还有近五万军队,身上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那种上位者的威严。

陈端望着这位少年太守,心中暗自惊叹,难以捉摸其深浅。

刘昆外表阳刚帅气、温文尔雅,一举一动皆尽世家子弟风范。

刘昆话锋一转,对陈端说道:“广武的酿酒厂和香皂厂,乃本官家族产业,还望陈大人多加照拂。”

他补充说,“当然,应缴的税收,自然一分不会少。”

陈端闻言,深深地看了刘昆一眼。

他从对方那双深邃的眸子里,捕捉到了一股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强大霸气。

这股霸气令他遍体生寒,仿佛面对的乃,是一只洪荒猛兽!

此人日后定成大器,结好他,百利无一害!

陈端此刻在心中有了这个论断!这也是他勤勉尽责、安守本分的根本原因。

然而,刘昆对世家子弟并不全然放心。

刘昆对于世家子弟也不是全然放心,他可是深知世家的尿性。

如果说,其中没有颍川陈家的授意,打死他也不会相信。

毕竟,陈留刘家的神仙醉、香皂产业如今炙手可热,但配方与制作方法却秘不示人。

刘家庄园如铁板一块,滴水不漏,旁人根本插不进去。

颍川陈家派陈端前来广武县,恐怕也是出于此等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