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足以说明沮授才智过人。
两人最初只是围绕着那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案子展开交谈,但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和拓展,他们之间的交流愈发广泛起来。
不知不觉间,话题已经从天南地北的奇闻异事,到高深莫测的儒学经典延伸至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沮授起初还能镇定自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深处的惊讶之情愈发难以抑制。
这位刘公子所展现出的渊博学识实在令他刮目相看,其涉猎范围之广简直超乎想象。
无论是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洞察,还是对儒家思想精髓的领悟。
无论是对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还是对历史兴衰变迁的见解,都让沮授深有感触。
尽管在某些经史典籍的研究上,刘公子或许稍显逊色。
但每当他发表观点时,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立意让人眼前一亮。
那些话语虽然初听之下有些离经叛道,但细细品味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
沮授不禁暗自思忖:自己向来以博学多才自居,平日里与人论道也鲜少遇到敌手。
可今日与这刘公子一番畅谈下来,才发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此人不仅学识过人,思维更是敏捷活跃,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可沮授又怎会知道,刘昆在穿越之前,从事的正是这种舞文弄墨的工作。
要知道,历经了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洗礼的人,什么样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言论没有见识过?
就这样,这二人越谈越是投机,彼此之间颇有一番相见恨晚之感。
到得后来,他们甚至开始以兄弟相称了。
而就在此时,当听到刘昆不过才年仅十六之时,沮授不禁大吃了一惊。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真真是难以想象啊!在这世上,居然还有如此惊世骇俗的人才存在?”
紧接着,两人的话题不知怎么地就转到了当今大汉王朝北方局势上头来了。
虽说也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何种缘故,这并州暂时还未出现胡人挥师南下大肆劫掠百姓之事。
但那幽州和凉州可就没这么幸运喽!只见一大批如鲜卑、乌桓以及羌人等外族部落,犹如潮水一般纷纷越过边境线。
肆意地烧杀抢掠,简直是坏事做尽,无所不为。
凉州和幽州两地位于边疆地带的汉族民众遭此浩劫,以至于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苦不堪言。
即便是像沮授这样足智多谋之士,绞尽脑汁也未能参透这并州在今年得以幸免胡人大举入侵劫掠的真正缘由所在。
然而,对于这一切,刘昆心中跟明镜儿似的.
如果不是他们种花部落突然崛起,并横亘在并州北方前线充当了坚实的屏障。
恐怕并州早就陷入烽火连天、饿殍满地的惨状之中了。
想到此处,刘昆不禁长叹一声:“公与兄,如今我大汉的边关之地,那些胡人频繁地入侵骚扰。而且这些家伙生性残暴,所到之处尽是烧杀抢掠,简直就像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一般!小弟在雁门驻守期间,日夜不敢懈怠。勤操士卒,修缮兵器铠甲,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就连睡觉都不卸甲,头枕着兵刃,这才守住了边疆防线。”
听到刘昆这番话,对面之人面露惊讶之色。
问道:“哦?刘贤弟不是出身陈留刘家吗?”
刘昆微微一笑,回应道:“承蒙当今陛下厚爱,小弟于今年年初有幸得授雁门郡太守一职。”
沮授顿时惊愕万分,他慌忙从座位上起身站立,就要向刘昆躬身施礼。
毕竟,一郡太守乃是二千石的高官,更何况还是镇守边疆要地的太守,手中握有重兵。
相比之下,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区区六百石俸禄的小小县令罢了。
两者之间地位悬殊之大,怎能不让沮授感到震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