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没人比你更合适了(1 / 2)

“老爸,你说这样的收纳筐有没有销路。”乔安喜问乔应怀。

乔应怀摸了摸下巴,说道:“目前的国内环境,可能会差些,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花钱去买这个。”

他顿了顿,又道:“闺女,难道你想做这个生意?现在可还不允许私人做生意,就算是有国营厂子去收购,可能簸箕,笸箩这些实用工具才更受欢迎。”

乔安喜点头,“那如果走外贸渠道呢?”

“外贸渠道?”乔应怀思忖片刻,“那应该会不错,这种手工艺品在海外很受欢迎,别说现在,就是在后世,这种手工艺品也是大量出口的。”

说到这里,乔应怀看着女儿,“闺女,你这是想做外贸?”

连正瑛也看着乔安喜。

“是。”乔安喜也不卖关子,“但其实也不是我想做生意,爸妈你们知道,我对做生意的兴趣也不是特别大。”

乔应怀和连正瑛点头,以前女儿对家里的生意就是没有太大的兴趣。

他们没什么意见,也不会逼她,由着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家族生意就由家族里哪个后辈能干又喜欢的上,不喜欢的就踏踏实实做好股东每年分红就好。

两口子也没说话,静等乔安喜的下文。

乔安喜说起了谭伟的情况,还有平山村那里的伤残军人,他们所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

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就是经济上的来源。

那些伤残的军人,可能在体力上的劳动是要差些,做不了什么,但手工上的活很多人还是可以的。

像编筐这样的活计,在农村反而是男人来编的多。

不仅他们,他们的家属都可以一起做这个活。

但是筐编出来,除了要上交的,留下自用的,或者做人情送人的。

其它的他们也无法转化为金钱。

“对啊,不能买卖。”乔应怀道,其实,他已经有点明白女儿的想法了。

“那就不做普通的买卖。”乔安喜笑道,“国家不是在鼓励争创外汇吗?咱们就去给国家赚外汇去。”

这些收纳筐在现在国内的经济和生活现状下,基本是没有什么太大市场的。

但这些藤条柳条编的家居用品,在国外很受欢迎,他们来自后世,自然知道什么样的款式是最畅销的。

现在每年都有商品的交易展会,会有很多的海外客户到展会上订购各种商品。

可以找军区后勤管伤残退役军人安置那里,由他们出面,找到厂子合作,或者他们自己成立一个点也可以。

他们拿样品去参会,有订单后回来找那些退役军人家庭做活。

这样既能创造外汇,军区厂子不仅能挣钱还能解决伤残退役军人的大问题。

乔应怀和连正瑛听着都点头。

“老爸,还有一个方式。”乔安喜拉着乔应怀,“我觉得你可以想办法,弄一个什么中外文化交流的噱头,来和军区后勤那边合作做这个事情,这样也不用再找别的厂子。”

“呵,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乔应怀睨了闺女一眼,倒是认真思考起这个来。

这种编织手工艺品,的确算是传统文化的一项。

“呵呵,文化与生意,我老爸那绝对是手到擒来,没人比你更合适了。”乔安喜嘻嘻笑着搂住她爹的胳膊。

乔应怀点点头,“再好好琢磨琢磨,完善一下。”

乔安喜道:“嗯,我这也就是一个初步的想法,很多细节得慢慢敲定。”

军区这边,有裴简呈在,况且是服务于退役伤残军人的,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退一万步讲,如果军区这边真的行不通,那么乔应怀那边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单独来做这个事情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