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战术后仰(2 / 2)

好在他还记得今天早朝人有点多 ,总算没有直接脱口而出 。要是就太傅自己在 ,他保准就秃噜出来了 。

大王虽没说出来 ,太傅也懂了七八成 ,眼不见为净迅速往下说:“现今除了我们北境 ,能读书识字的都是士族 ,风雅之物哪有不花钱的 。”士族研究的墨 ,能不精致、讲究、昂贵吗!

不用讨论 ,阻拦大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还是银子 。

阶层不是那么好跨越的 ,可能努力三代咬咬牙 ,供一个人读书 ,都算殷实人家了 。

大王在上面拄着小下巴一脸深思 ,下面众臣议论的声音都小了 。

大王在想啥?

当然是想把笔墨价格打下来!

纸和书就不用了 ,他有造纸坊和印刷书局 。大王准备去白杨那里进货一些便宜墨 ,他白哥都不用毛笔写字了 ,那墨就是淘汰了啊 ,肯定便宜 。

大王继续记小本本 ,不忘招呼赵保:“给本王准备几块好墨 ,送岁羽殿去!”

百里·地摊巨子·靖 ,发现个致富小类目 ,这墨这么讲究肯定能卖上价格啊!

眼看大王思绪已经不知道跑哪里了 ,丞相忍不住提醒:“殿下 ,这用人缺口?”

“反正军管了 ,再坚持几天嘛 !本王一时也变不出来人给你 。至于人才缺口 ,本王有二策!”

魏慎简直对大王刮目相看 ,没看出来啊大王 ,一想想两个!?

“一 ,是我们要打破选官注重门第的弊习 ,这样不利于我们北境的未来发展 。也别未来了 ,现在就没人干活了 。以后我们北境的官员只看实力 ,本王打算用考试来选拔官吏!你们也别急着反对!”大王看有几个年龄大的开始激动 ,连忙提醒 。

大王闭口不提科举的另一个原因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士族话语权 。

大王只就着今天这用人缺口说 。

今天的北境还不是一块肥肉 ,但大王对北境以后的发展很有信心 ,怎么也要比南边强 。到那时候 ,士族就更不想放手了 。没见过猪跑 ,也看过历史书啊!别看大王经史子集学的一般 ,课外书正经没少看 。

如今还早 ,先下手为强没毛病 。

“我知道今天站在这里的都是士族出身 ,包括百里家自己 ,也是名门望族 。但今时不同往日 ,我们大晋都差点亡了 !命都没了 ,你们还抱着的那些旧规矩能救大晋还是你们身家性命?也别觉得本王这一遭动了士族利益 ,那是目光短浅!

别忘了让你们免于沦为鲜卑奴隶的是谁?是本王的骑兵 。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乱世来了你们不知道吗?汉寿侯和江夏王一直在南边搅风搅雨 ,广陵王和荆王也不是什么软柿子 ,迟早有动作 ,外面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

你们当初要是抱着大晋的规矩 ,让本王只有三千亲卫 ,不许扩军 ,那如今大殿上的各位不是在南边逃亡 ,就是已经在给鲜卑人放羊了!”

丞相:……

太傅:……

刚频频张嘴的几个老头闭嘴了,开始安静如鸡 。

大王一提他的骑兵,用来堵嘴百试百灵 。

这就是不开口则已 ,一开口就惊人吗!

就这大王还点名呢 ,“张司农 ,刚本王看你好像有话说?”

张司农咬牙出列:“臣以为农人匠人见识浅薄 ,并无做官执政一方的眼界和见识 。一个人的出身……”

他一边说大王一边点头 ,是猛点头那种 ,给老头都整懵了 ,你到底站在哪头的啊!

谁知他三句没完 ,大王就打断他 ,“你说得对!所以本王让他们先去读书长见识 ,也说了要考试 ,考过了我们才用他们啊!学而优则仕!”

说完自觉解释的很好 ,转看太傅 ,太傅还在那品‘学而优则仕’ ,妙啊!

寻思过来整个人惊疑不定 。

这还是他认识的学渣大王吗!

大王分果果 ,“我们不论出身进行分科考试 ,考过了就可以为本王所用 。这个新制度需要拟定个详细章程 ,就由太傅负责好了 。”

丞相听他这么说 ,就知道大王心里早有决断 ,也断不可改了 。他也不做多余的拉扯了 ,没用 。

只问起了大王的第二策 ,不说有两个吗 。

这个一 ,实在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

大王在宝座上换个姿势 ,“二 ,就是谢祭酒了 。庆阳学宫桃李满天下 ,谢家门生故吏应该是天下第一多吧 ,请谢先生出山吧!”

太傅张了张嘴到底什么都没说 ,他腿都快跑断了好嘛 ,北境学宫他都不知跑多少趟了 ,可那老狐狸就是不接茬 。

太傅上前一步抢先提议:“谢先生那里还是殿下有办法 ,上次也是殿下出面留下了谢先生 ,这次也请殿下辛苦一下,亲自出马吧!”

大王:……

糟糕 ,太傅好像学会了他的招式 。

大招名称——甩锅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