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难道就这样罢休?(1 / 2)

在警队,资历深并不意味着职位高。

郭子琛已是一名从业二十年的老警员,即便在金钱帝国时期,他也有所参与。尽管这么多年他仍只是警长,但这恰好表明了他的能力有限。然而,也正因久居此职,他对警队内部运作了如指掌,知晓不少内幕。

相比之下,陈国忠虽为督察,但从业时间尚不足十年,且一直驻守香江岛,未曾涉足黄大仙区,因此对廖志宗毫无印象。

“诸位尚在此处?”突然,一声陌生的问候自他们背后传来。

几人闻声回头,只见一位鬓发微白的高级督察站在身后。

“自我介绍下,我是廖志宗,现被任命为湾仔反黑组组长。”廖志宗表情严肃地说道。

“是,廖Sir。”

陈国忠、陆冠华、郭子琛以及李伟乐齐齐立正敬礼。

“刚好你们都在,我简单说明一下情况。”廖志宗依旧严肃地面向众人。

“都请坐吧。”

廖志宗说完,向众人示意落座。

对廖志宗而言,眼前四人均是生面孔,毕竟初次会面。但对于他们来说,特别是郭子琛,他却对廖志宗有所了解,只可惜对方未必记得他。

早年间,郭子琛曾在黄大仙区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并非直接跟随廖志宗,但也听闻过他的事迹。

廖志宗在接到调令后得知将负责反黑组时,便着手调查该组的整体状况,包括前任组长李贤及督察黄俊德的离世,对此他心存疑虑。虽知反黑组常遭怨恨,但如此重罪,岂是一般人敢轻易犯下的?

这两起案件,毫无证据与线索,便一直搁置未解。只盼着哪天能有突破,将案件侦破。

或许因他是旁观者,廖志宗察觉,无论是李贤还是黄俊德的死,两人遇害前都与同一关键人物有关。此人正是铜锣湾洪兴话事人苏子文。

关于黄俊德的案件,起因是他查封了苏子文的地盘,不久后即遭杀害,且是街头伏击。凶手似为远程狙击,无人目睹。

黄俊德之死,苏子文嫌疑最大。但警方查实,苏子文当时有完美不在场证明,他的手下亦如此。一切似乎与苏子文无关。

警方虽持续追踪苏子文及其手下,却无新发现,最终只能放弃。档案中记录,怀疑是与苏子文结怨的社团成员借此事嫁祸。然而,江湖中谁无仇敌?尤其位高权重者,仇家更多。苏子文仇家众多,警方虽展开调查,仍一无所获。最终,黄俊德的案件不了了之。

随后,李贤遇害。李贤之死非常突然,无人知晓他生前去向及会面之人。连目击证人都没有。

但有一点明确,李贤临死前曾组织力量欲抓捕苏子文。多方调查后,依旧无果。

廖志宗审阅卷宗后认为,尽管无直接证据,但他坚信此事与苏子文脱不了干系。

苏子文或许并非凶手,但他必定知情,甚至可能有所牵连。

因此,在正式上任前,廖志宗并未直接前往反黑组,而是先抵达总部。廖志宗得以从大屿山调离,全因一人——许大卫。当年,许大卫与廖志宗同为警校学员。

如今,许大卫已晋升为高级警司,担任警队总部刑事部门下属的有组织及三合会调查科副科长。这一部门常被称为o记。

o记内部设有A组与b组,A组专注于有组织犯罪调查,b组则针对三合会案件。每组由一位警司统领全局,各组下辖两个小组,由总督察负责;小组内再分设两个分组,由高级督察带领。

这意味着o记总计拥有八支分组,规模庞大。当然,这只是总部架构,具体到各警署,还设有反黑组,专责处理本地三合会及相关案件。

通常,区域警署包含重案组、扫毒组与反黑组三大部门。重案组无需赘述,扫毒组之上即为**调查科,而反黑组则对接o记。区级反黑组和扫毒组仅限于管辖范围内的小案办理。

重大案件涉及三合会或有组织犯罪时,必须交由o记处理。同样地,扫毒组亦然。平日里,其职责是缉毒与抓捕小型毒品交易者及吸毒者。真正的大案,需由**调查科直接介入。

至于商业罪案调查科,一般不在区级警署设立。由此可看出,许大卫身为高级警司,权势显赫。否则,他不会被从大屿山调至总部。

“许久未见,老同学。”

许大卫注视着站在眼前的廖志宗,神情略显复杂。

廖志宗头上的几缕白发格外刺眼,这让许大卫心中五味杂陈。想起过去在警校时,廖志宗无论在哪方面都远胜于他,如今却落到这般境地,实在令人唏嘘。那些白发,想必与之前的降职有关。

\"大卫。\"

廖志宗望着许大卫,同样感慨万千。昔日那个处处不如自己的小跟班,如今已成高级警司。若非许大卫,他或许至今仍在大屿山度过余生。

\"许sir,这次找您是想申请一项任务。\" 廖志宗立正敬礼,严肃说道。刚才只是叙旧,能称呼大卫;但现在公私分明,不可混为一谈。

\"什么任务?\"

许大卫疑惑地问。

\"我要抓捕苏子文。\" 廖志宗直视许大卫,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