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稷下学宫(1 / 2)

在大秦皇朝初立之际,那时大秦皇朝还是大秦王朝。儒家,道家,法家等数个流派学说的人,一起来大秦王朝准备建立一座学宫。

从那以后,一座名为稷下学宫便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大秦王朝的发展,大秦王朝晋升为大秦皇朝,稷下学宫也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成为诸多学派交锋的地方。

在这里,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严刑峻法、阴阳家的神秘莫测、兵家的纵横捭阖以及五行家的相生相克等众多流派的思想相互交融碰撞,绽放出绚烂多彩的智慧火花。

各派修士在此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共同探索着天地间的真理和奥秘。传播本派的理念,培养适合修行本派的修士。

正因如此,稷下学宫吸引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前来求学问道。他们皆是天赋异禀之辈,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这座神圣的学府。

每一年,都有大批大秦皇朝的天之骄子慕名而来,投身于稷下学宫的怀抱之中。

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和孜孜不倦地学习,这些莘莘学子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强者。

每年,又会有一大批学有所成的毕业生告别稷下学宫,踏上属于他们各自的人生征程。

有的学子选择投身军旅,加入大秦皇朝的精锐部队,凭借自身所学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立功,期望能够立下赫赫战功,封侯拜相,名垂青史;

有的则步入朝堂,运用其聪明才智治理国家,造福百姓,成为一方父母官;

还有一些人怀着对家族和宗门的深厚情感,毅然回归故里,将所学本领奉献给家族或宗门,助力其发展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稷下学宫声名远扬,已然成为大秦皇朝境内除皇族之外最具影响力的强大势力之一。

它与大秦皇朝内部的各大势力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势力中的顶尖高手都曾在稷下学宫中潜心修业,并最终小有所成后离开。

可以说,稷下学宫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推动整个大秦皇朝繁荣昌盛的重要力量源泉。

稷下学宫在大秦皇朝,甚至玄道天下都赫赫有名。其之所以能如此大的名气,缘由众多,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便是这稷下学宫里有着数位威震天下的十五境圣人坐镇。

且看那儒家的十五境儒圣王玄明,他德高望重、学富五车,一身浩然正气令人敬仰不已;

再瞧道家的十五境圣人苏子行,仙风道骨、飘逸出尘,举手投足间尽显大道至理;

还有兵家的十五境圣人张云志,智勇双全、杀伐果断,于沙场之上纵横捭阖,威名远扬;

亦或是佛家的十五境圣人念语和尚,佛理深厚,一身佛道神通层出不穷,神秘莫测。

更有那阴阳家的十五境圣人南宫慕风,神秘莫测、深不可测,对天地阴阳之道的领悟已然臻至化境。

正是由于这稷下学宫内有五大圣人坐镇于此,使得稷下学宫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大秦皇朝境内仅次于大秦皇族的超强势力。

需知,整个大秦皇朝明面上所拥有的十五境圣人数量也不过才区区十二人而已。而仅仅是稷下学宫一家,便独占了其中的五位,其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大秦皇族虽贵为皇族,却也仅有四位十五境圣人支撑门面。此外,在东南四十八州的诸多势力当中,青玄天宗、四方城以及天麓罗家这三大势力各自也只有一位十五境圣人坐镇。由此观之,稷下学宫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然而,尽管稷下学宫汇聚了众多学派和道统,但由于它们各自所秉持的学术修行方式迥异,以及理念传承的千差万别,这使得它们难以真正地凝聚一心、协同合作。

即便稷下学宫中那五位已然臻至十五境的圣人联合起来,恐怕也未必能够战胜大秦皇族的四位同境界圣人。

要知道,大秦皇朝最为强大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其拥有实力超凡的四位十五境圣人,更体现在它还掌控着数量庞大且战斗力惊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