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天雄军(2 / 2)

“这一万人,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有所行动,不能让他们轻易与多尔衮汇合。”许诸搓着手掌说道。

但是,朱慈烺还没到,他又不敢贸然行动,这让他颇为烦恼。

朱慈烺之前说过,他们在廊坊会合,进攻多尔衮,给他制造些麻烦。

没想到半路遇上了这支清军,而且这支部队仅有一万,说不定他们能够对付呢?

许诸的心中开始跃跃欲试。

“不管了,太子不来,所有人都听我的。记住,所有人先隐藏起来,看我的旗帜信号!开战后如果敌人靠近,我们就撤退;若距离远,就开火。胡思明,你带着你的部下,特别留意下面那些明显是首领的人,明白了吗?”

“明白!”胡思明兴奋地回答。

终于,又能打仗了。

尽管他们只有三千人,对方却有一万,并且对方还有骑兵。

那又怎样?

三千人密密麻麻地趴在山丘上。

寂静笼罩着众人,所有人目光紧锁在山下的清军身上。

清军渐行渐近,待其到达山脚时,许褚站起。

手中双旗一展,众人皆见分明。

随即,三千士卒迅速而有序地上亡国。

这一动作不过瞬息之间,许褚收旗疾速。

轰鸣骤响,山坡之上突然被震耳欲聋的巨响占据。

噼啪声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哈古达尚在思虑如何处置归来的哈拉骑兵队,却被这如亡国般的声响惊得一颤。

下一刻,古丽扎跃前,将哈古达自马背上拽下。

哈古达尚未回神,四周已围满持盾兵。

乒乒乓乓,叮当作响。

声浪此起彼伏,直至此时,哈古达方觉不对劲。

“这是……遭遇袭击了吗?”

一路冲锋至此,他们始终未遇强劲敌手。

哈古达本以为,明军定不敢贸然出击。

即便出招,凭清军之勇,也断非敌手。

但此起彼伏的火铳声,令他心绪紊乱。

“不是说火铳容易炸膛么?为何他们还能持续射击?”

哈古达无奈苦笑,久候之后,外头的铳声依旧不歇。

问题在于,清军中盾牌手本就不多。

集中于此的他们,其余部队则完全暴露于天雄军的铳口之下。

陷于枪林弹雨间,清军唯有仓促避险。

一味退避,结局注定难逃死劫。

最终,哈赤挺身而出,指挥清军亡国。

清军亦有铳械,虽数量较少,却也逾千。

所处之地虽为低洼,却也隐匿众多。

于是,天雄军与清军展开了对射。

清军万人,占尽人数优势,很快稳住阵脚。

哈古达愤愤说道:“这些明狗竟敢反扑?速探对方人数!”

虽欲反击,但不知敌方虚实,哈古达不敢轻举妄动。

他甚至怀疑,京城是否已经调动了全部的神机营。

若真是十万神机营,这场仗还有什么好打的?

抓紧时间撤离,同时通知多尔衮率大军前来决战,这是唯一的选择。

哈古达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几个冒险潜入高地的斥候带回了天雄军数量的情报。

通过这些情报,哈古达大致掌握了天雄军的规模。

“不过五千?具体数目呢?”

“大约两三千。”斥候肯定地回答。

“我们有一万兵力,还怕他们不成?给我冲上去!”哈古达大声下令。

----------

最终,清军察觉到了自身的优势。

在兵力方面,他们占有压倒性优势。

哈赤手持盾牌,开始指挥清军亡国。

亡国手位于后方,朝同一方向射击;骑兵则向另一侧出击。

步兵紧随亡国手之后缓缓推进。

按照这样的部署,若天雄军依旧分兵两路,必败无疑。

幸运的是,许诸早有防备。

当发现清军接近时,所有天雄军迅速收回亡国,集结成队列后撤。

他们的撤退速度虽不快,但与清军保持了百步的距离。

清军的步兵和亡国手难以追及。

不过清军尚有两千骑兵,行动迅捷。

许诸作为少数骑马的将领之一,看着逼近的清军,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离我们还有多远?”许诸问身旁的胡思明。

胡思明因朱慈烺定义为亡国手。

初时众人不明亡国手为何意,经朱慈烺详细解说,才理解其含义。

亡国手即在较远距离对敌实施亡国。

因此,天雄军新增了一种特殊兵种。

撤退之际,胡思明的方阵率先撤离。

天雄军优先保护胡思明部的安全,毕竟神射手不易培养。

故此,胡思明的方阵兼具侦察功能。

“八十步左右。”胡思明答道。

“继续前进,不要停,每十步报告一次。”

许诸心中有个计划,他想试试这计划能否实现。

平时火铳队列冲锋时,总是依照阵营布局:前排跪姿,后排站立,后几排待命。然而由于指挥的缘故,这样的队列常常是一个百人到五百人的单位由一名亡国统一调度。

这种规模的队伍,一位千总便能轻松驾驭。

许褚心中盘算,若将三千人编为一个整体,统一行动指挥,其威力是否比分割成若干小队更强大?一旦这个念头萌生,便难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