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火铳正是由外籍人士带来,他们对火铳的研究无疑更为深入。
外邦人士毫不吝啬,将火铳的结构与原理详尽地传授给他们。
王二与赵掌司听后恍然大悟。眼前这秘鲁铳虽已改进至极限,但经对方解说,王二又萌生了新的想法。
于是,在研究完火炮后,他又全身心投入火铳的研究之中。
就在赵掌司准备带火炮离开之际,太原府的县丞前来找他。
“赵掌司,您有空吗?”县丞忐忑地问。
“当然有,有什么事?”
县丞急切地说:“从京城到太原,半个月足够,但现在快一个月了,府尹还没回来,我担心他可能出什么事了。”
“你是说孙大人?”赵掌司惊讶道。
“对啊,虽然反贼已被太子彻底平定,但我们大明境内仍不太平。府尹性格低调,若是他独自回程遭遇不测怎么办?”
赵掌司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说:“派府兵四处搜寻,顺便将此事告知太子。”
太原府的许多事务,不是上报朝廷,而是直接呈报给太子。
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好,我现在就去。”
县丞没有调动府兵的能力,但赵掌司因与朱慈烺关系密切,尽管职位与太原府毫无关联,却能调动府兵。
三千府兵随即抽调一千,开始四处搜寻。
同时,一份加急情报送往京城。
无论如何,府尹未能按时返回府城,这本身就是大事。
正当众人焦急寻找之时,孙鹏出现了。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支商队。
孙鹏骑着高头大马,表情莫测,衣着整洁新潮。
他捻须微笑,进入太原府,领着商队走了进去。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县丞与赵掌司耳中,二人急忙赶来见孙鹏。
看到孙鹏安然无恙,二人这才放下心来。
“孙大人,您让我们好找,为何现在才回来?”赵掌司问道。
孙鹏笑着答道:“途中遇到一群马贼,险些被抓,幸亏这支商队相救。赵大人,太原府近况如何?”
近日状况颇佳,只因你未能按时归返,此事已呈报于上。赵掌司言。
“此等小事,无须烦扰圣上,速命差役撤离便是。对了,今晚我于晋王府设宴,赵大人切记赴约,共庆吾之生还,哈哈。”
话毕,孙鹏与赵掌司作别,径直往县衙而去。
---
“大人平安无事,吾等告退。”太原府兵统领周喆拱手施礼后,与赵掌司道别。
然赵掌司仍沉思未解。
...
距离太原府不远处,有一支六千余人规模的队伍静谧驻扎于此。
他们常仰望夜空,观测月色以计时。
主营帐内,阿尔巴俯身跪地,向首领汇报:“王爷,探子回报,太原府并无异状,孙鹏按计划今晚在王府举办盛筵,邀集全府高层齐聚。”
亲王闻言大笑:“妙哉!那些汉人自诩何等聪慧,最终还是落入本王算计之中。”
“王爷神机妙算!”
“若此次攻克太原,寻得天雄军强大之因,父皇岂能不立我为储君?多尔衮又怎敢如此放肆?”豪格阴笑着说道。
皇太极登基后,其长子豪格便被视为清朝下一任继承人。
然而,皇太极迟迟未正式册立太子。
多年来,豪格随父四处征战,虽屡有战功,却始终不及多尔衮耀眼,仅获封正蓝旗及肃亲王头衔。
这让豪格深感愤懑,认为父亲偏袒弟弟。
因此,他不断寻求机会展现自我,与多尔衮的关系亦渐趋紧张。
此次听闻多尔衮遭天雄军重创,豪格便开始谋划如何博取父皇青睐。
他绕道蒙古草原,穿越甘肃、陕西,在此布下棋局。
第一步便是派遣探子潜入太原府。
太原府敞开门户,正常开展商贸活动,探子得以轻松混入。
一探之下,大量关键情报传至豪格耳中。
原来,朱慈烺所辖的火器局竟迁至此处。
他们手中的火铳比寻常的更为坚固耐用,绝不会发生炸膛的情况;火炮威力更强,射程更远,所用煤炭光泽如新,燃烧时温度极高。
这些情报一一展现在眼前。
豪格立刻领悟到,这正是天雄军之所以强大的根源所在。
若能习得这种火铳与火炮的制造之法,岂非也能获得这般强劲的战力?
想到此处,豪格便布下了一计。
他们的探子每日密切注视着太原府尹孙鹏。
豪格无意直接攻城,仅率六千兵马,显然不足以成事。
若能找到更好的途径夺取城池,岂非更佳?
由此,以孙鹏为切入口,一路追踪至京城,再由京城返回太原,终于寻得良机。
见到时机成熟,豪格毫不迟疑,立刻将孙鹏擒获。
看着孙鹏那副贪生怕死的模样,一套简单的攻城策略随即成型。
首先让孙鹏返回城内,由自己人暗中跟随。
这支队伍堪称敢死队,一旦孙鹏有任何泄露意图之举,这些人便会当场将其击杀,此为备选方案。
若孙鹏配合默契,则按计划全面施行。
他们在太原府早有眼线,这些随行之人亦是关键,待孙鹏夜晚召集高层饮酒之际,他们会伺机开启城门,放豪格等人大军入城。
豪格带来的都是正蓝旗中的精锐战士,他深信,只要城门一开,太原府便唾手可得,甚至可随意掌控。
至于府兵,豪格向来不将其放在心上。
眼看时辰已到,豪格笑着说道:“出发吧,让我们拿下太原府!”
于是,众人策马缓缓朝太原府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