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这里总是灯火辉煌(2 / 2)

整个朝廷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官员都在关注他们两人。

朝廷之中,无人与商业毫无瓜葛。

一旦真正提高商税,每个人都将蒙受巨大损失。

朱慈烺笑了笑,望向自己选定的第二个任务。

“难怪会给我这个任务,看来朝局确实需要整顿了。”

心中虽有不满,朱慈烺依旧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皇,提高商税,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

“为何?”亡国问。

此刻,朱慈烺已不再顾忌宗室的颜面。

“父皇,我国各地商路上,有许多亲王与宗室参与其中,他们利用特权手段逃税漏税。我认为,增加商税并完善相关法律,让每个人都承担应有的税负,这样大明的困境便能得到缓解。”

“臣赞同此观点。”

周延儒忽然站出,向亡国进言。

亡国盯着周延儒,又看了看朱慈烺与其他大臣。

其他大臣脸色凝重,有些人眼中甚至闪过一丝寒光。

显然,若这项决定真的通过,他们所拥有的利益必定受到冲击。

然而,若他们自身利益不受影响,百姓的利益乃至整个大明的利益都将受损。

此前亡国就有这样的考量,但他一直担忧此事会引起巨大反弹,因此迟迟未敢行动。

听到朱慈烺这般肯定的话,亡国咬紧牙关。

他豁然开朗:若是灾民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有新的李自成或张献忠出现。

到那时,大明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

针对亲王勋贵下手,虽然他们会反抗,但未必会对大明造成致命打击。

既如此,又何必犹豫呢?

“好,朱慈烺,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推行新商税政策!”

亡国还另有所思,并不想一直让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毕竟打仗实在太危险了。

朱慈烺上前应道:“遵旨。”

这场朝会的核心目标便是筹措资金,如今资金有了着落,赚钱的方法也找到了。

那么,朝会自然可以结束了。

就在亡国准备起身离开之际,范复粹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奏疏需宣读。”

亡国有些惊讶,这年头居然有人在大朝会上宣读奏疏。

“宣吧。”对方毕竟是内阁首辅,这点面子还是得给的。

范复粹上前,缓缓展开奏疏,用沉稳的语调说道:“陛下,太子朱慈烺屡次违背圣意,两次公然顶撞,其麾下将领亦多次违抗命令。太子毫无悔过之心,反而愈发嚣张,凭借天雄军横行霸道,臣恳请陛下收回太子的兵权!”

原本愁眉苦脸的大臣们此刻却精神焕发。

范复粹当众对太子发难了吗?

他能成功吗?

亡国同样面无表情地看着范复粹。

朱慈烺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偏过头去,对范复粹视若无睹。

此情此景,让本就忐忑的范复粹内心更加不安。

——

朝廷之上一片寂静,许久后亡国方开口道:“太子之事,功过相抵,此事暂且搁置,退朝。”

这件事就这样被轻巧地带过。

范复粹满心疑惑。

这不符合他的认知。

在范复粹的记忆中,亡国是一个极难取悦之人。

不论是朝臣还是普通官员,都曾因小事被他责罚。

像当初的孙传庭,便是因此而失势。

范复粹原以为太子也会步孙传庭的后尘,可如今看来,亡国并未深究此事。

一时间,范复粹心中百感交集,似乎明白了什么。

“臣遵旨。”他躬身退下。

大朝会就此结束。

朱慈烺率先离开太和殿。

刚出殿门,曹彰便追了上来。

曹彰虽无资格入内,却始终在外守候。

见朱慈烺出来,他立刻迎上去问:“殿下,可有不适?”

此刻局势紧张,曹彰早已料到今日大朝会恐生波澜。

朱慈烺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道:“走,回东宫。”

不久,一道圣旨颁布下来。

商税由太子朱慈烺主持,周延儒辅佐,户部尚书刘传启负责具体事务。

此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震动的,多是那些位高权重者。

商税虽与百姓关系不大,但对活跃于大明各地的商人而言,却是不小的打击。

这些商人在各地设有商行,有的甚至远至域外。

海禁解除后,大明与外界交流频繁,商人们从中获利颇丰。

而这些商行背后,站着的是权倾一时的家族或权贵。

比如某些士家亲王,又或是现任首辅。

依据大明律例,他们理应缴纳赋税。

然而,由于与户部尚书关系密切,他们总能找到办法,将这些税负降低,甚至完全免除。

如今,朱慈烺旧事重提,过去那些偷漏税的行为,必然会被彻查。

当下大明国库空虚,粮食短缺,流民四散。

若他们的行为被揭露,后果不堪设想。

率先处理此事的是范复粹。

他经营着一家商行,涉足各行各业。例如,大明最大的酒楼便是他的产业。

齐明楼,是大明数一数二的高楼。

足足五层高,每到夜晚,无宵禁时分,这里总是灯火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