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温的升高,藕夹的表面逐渐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小陈氏和马氏不时地用筷子翻动藕夹,确保它们受热均匀,不会炸糊。
经过一段时间的油炸后,藕夹终于出锅了。
它们的外表变得蓬松酥脆,金黄的外壳仿佛是一层薄脆的铠甲,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一口咬下去只觉得咸香可口,内里又十分的鲜美多汁。
刘宁风卷残云般地吞下了六个藕夹子,那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而她的侄儿们也毫不逊色,一个个嘴巴张得大大的,像饿了几天的小狼崽一样,狼吞虎咽地吃着,嘴角还挂着油渍,仿佛那藕夹子是什么绝世美味一般。
炸的多,马氏也不拦着他们吃,等他们都吃的差不多了,一大盆的藕夹子都没了一半。
马氏见面糊用光了,便迅速腾出双手,又调制了一盆新鲜的面糊过来。
而剩下的藕和肉,估计还能再炸出一大盆的藕夹子呢!
今天吃不完还能放在笊篱里头,用筛子盖在上头,等下回吃的时候再过油热上一遍就成。
卖鱼和藕得了六吊子的铜板,这可是抵得上家里半年的收成了。
刘宁不免想到前世她家里头种地的时候,基本也都不够一家子人开销的。
她老爸更是背着行囊,远行上千里路。
一年三百六十五他,有三百天都生活在异地他乡,为生计而奔波。
后来家里开始养虾和黄鳝泥鳅这些,这才慢慢好了一些。
刘宁深深叹了口气,看来不管是在哪里,这粮食的价钱都是最低的。
农民们的生活条件也是最差的,只有想法子做些稀奇玩意儿,才能真正赚到钱。
九月,秋意渐浓,天气逐渐转凉,老刘家的一亩大棚地也正式开始动工搭建。
为了给这片土地披上温暖的“外衣”,刘长寿早在八月就开始编织草帘子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作,五十多张草帘子终于在九月底全部完工。
顶部需要打开地方用的是木条作为支撑,五六根粗壮的木条中间转了空,用麻绳拴在了一处,再把草帘子绑在上头,等天气好的时候就能打开来让蔬菜们见见日头了。
至于四周的帘子,那也是用麻绳绑在木架上的。
所有的木头都是新树,为此,老刘家还花钱在靠近山坡的地方买了两亩多的荒地。
专门砍了几棵树来做的大棚架子。
怕人晓得了,他们还用树枝给院墙加高了不少。
再加上篱笆周围种了一圈的皂角藤和牵牛花,以及许多的刺蔷薇,现在就算是个子一米九的人踮着脚都瞧不见老刘家家里头是个啥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