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帝禹阁(2 / 2)

然而,让老祖宗没想到的是,「帝禹阁」这种夏朝末年就存在的异人组织,也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刚一踏入阳城「帝禹阁」的势力范围,唐擎天就感受到最起码五道远在他之上的气息,虽然无法直接从气息强度判断其修为厚度,但是单凭气息的古老程度,这五道气息主人的年龄,绝对要比自己大得多的多。

唐擎天也是突然想通,为什么从汉初曝光了「帝禹阁」以来,这么多年过去,都没有一位封建王朝的帝王对「帝禹阁」动过手,真实情况应该是,这些封建王朝的帝王不仅想过,而且干过,不过,从结果上面来讲,这些封建帝王只是在「帝禹阁」面前单纯吃亏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帝禹阁」一直存续至今的原因,是他们需要监控九樽「九州鼎」的动向,因为「九州鼎」已经跟华夏大地气运结成一体了,稍微地动作都会引起很大规模的连锁反应,所以,「帝禹阁」的异人要负责保护「九州鼎」不被有心之人利用,而要保证这些异人不反过来被人利用,就只能够对他们进行单独管理,禁止他们多与外人联络。

还好,老祖宗带过去的上门礼,对「帝禹阁」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毕竟,人家「帝禹阁」传承下来的炼器技术,不出意外也是夏朝时期以铜合金为主材的技术体系,这些年都用普通的铜合金代替,肯定是无法发挥出夏朝那些法器法宝构型的威力的,因此,他们对「首山青铜」可是非常渴求的!

而拿到了第一批的二十公斤「首山青铜」之后,现任「帝禹阁」的负责人子泯,主动给唐擎天开放了自家的数据库,让老祖宗可以直接拿着那幅唐鹤童传送回去的拓印图,搜索相关信息!

「帝禹阁」的数据库跟「唐门」的还是有区别的,「唐门」的数据库是借助了「墨鉴」本身具备的储存能力,利用法器的集群效应,开发出来的一种模拟计算机运作的数据库,而「帝禹阁」的数据库就是一块巨大的「太古青玉」,只要拥有并会调用识神的异人,都能够直接从上面读取信息,实际上,「太古青玉」就是一种能够保存念头和脑电波波动的特殊磁性材料罢了,它同样也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用来传承功法异术的载体,又名「玉简」!

当然,像「帝禹阁」这么大块的「太古青玉」,自恃见多识广的唐擎天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以前见过的都是拇指大小,或者指甲干大小的「太古青玉」,而种尺寸的「太古青玉」也多半是春秋战国时期遗留制作「玉简」下来的罢了,后来,功法异术传承之中,经验类东西的占比越来越多,小尺寸的「玉简」已经不够用了,也就全部回归到了文字记载了!

还好,跟唐鹤童他们这一辈连「玉简」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异人来说,老祖宗不仅见过「太古青玉」,还研究过里面的原理,所以他能够轻车熟路地使用识神,侵入到眼前的大型玉板之中检索信息,要知道,识神的效率和浏览速度可是很快的,按照文字来计算的话,一个人每分钟能够阅读三四百字的话,换成使用识神,效率就能够直接提升万倍之多,一分钟三四百万字真的就不在话下,如果要是图片的话,浏览效率就更快了。

果不其然,老祖宗也就在大型玉板面前做了半个多时辰,他就找到了跟「首山神镜」拓印图一模一样的图片,而上面标注的名称为「寰宇周天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