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五十七章:燕山石谶
子奚的靴底还沾着越窑的瓷土,三天前那个雨夜,他从欧余山的秘密洞穴逃出来后,怀里的青铜齿轮就一直发烫;此刻他站在燕山脚下的驿站里,借着油灯的光亮再次检查那枚齿轮——内侧\"郑国渠暗渠图\"几个小字边缘,隐约能看到细如发丝的金线在蠕动。
\"客官,您的粥。\"驿丞把粗陶碗放在桌上,眼睛却盯着子奚手中的齿轮,\"这物件...看着像官造的啊?\"
子奚不动声色地收起齿轮,从褡裢里排出两枚铜钱:\"听说燕山上的摩崖石刻很灵验?\"
驿丞的眉毛跳了一下,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那是老皇历啦。自从去年雷劈了山崖,石刻就变了样...\"他忽然压低声音,\"守山的赵老头说,现在那石头会吃人。\"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驿站破旧的窗棂。子奚的指尖在碗沿轻轻敲击,等着驿丞继续往下说。
\"上个月有个石匠,非要去拓新出现的纹路。\"驿丞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结果第二天,人们在山脚下发现他的工具...和一张完整的人皮。\"
雷声轰然炸响,震得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子奚注意到驿丞说这些话时,右手始终藏在袖子里,袖口处露出一点青黑色的痕迹。
\"多谢提醒。\"子奚又加了一枚铜钱,\"我明日去看看就回 \" 驿丞收起铜钱,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记得带块红布,山上的东西...怕红色。\"
燕山的石阶湿滑得厉害,子奚抓着岩壁上的藤蔓往上爬,晨雾像冰冷的纱巾贴着脸颊飘过;越往上,石阶上的苔藓就越厚,有些地方已经看不出台阶的轮廓。他停下喘了口气,从怀里掏出那枚青铜齿轮——齿轮正在微微震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嗡嗡\"声。
\"快到了...\" 转过一道突出的山崖,眼前的景象让子奚呼吸一滞——整面山壁都被凿成了巨大的碑林,但原本应该刻着颂德文字的地方,现在布满了诡异的波浪纹。那些纹路不像普通凿痕,反而像是某种液体腐蚀出来的,边缘泛着金属光泽。
子奚刚要上前,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咔嚓\"一声轻响。他猛地转身,看见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站在三步之外,手里的柴刀还在往下滴水。
\"外乡人,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左眼蒙着灰白的翳,右眼却亮得吓人。
子奚注意到老人腰间系着条红布,和驿丞说的一样。\"在下慕名而来,想拓些石刻纹样。\"他故意露出商贾特有的讨好笑容,右手却悄悄按在了剑柄上。
老人咧开嘴,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上一个这么说的,皮还晾在老汉屋里。\"他举起柴刀指了指东面,\"要看真东西,去那边裂缝。\"
柴刀抬起的瞬间,子奚看清了老人右手——小指缺了一截,断口处是熟悉的青铜色。
山体裂缝像一张咧开的大嘴,子奚跟在老人身后,鼻尖萦绕着越来越浓的铜锈味,裂缝深处隐约传来\"哗啦哗啦\"的声响,像是金属链条在互相碰撞。
\"就这儿。\"老人突然停下,柴刀指向岩壁上一处不起眼的凹槽,\"把红布蒙眼上,不然会瞎。\"
子奚接过老人递来的红布,假装往眼睛上系,实则留了条缝隙。透过布料的经纬,他看到老人用柴刀撬开凹槽,露出里面青铜铸造的机关——和他怀里的齿轮一模一样。
\"咔哒\"一声,整面岩壁突然震动起来。裂缝深处的锁链声骤然加剧,伴随着某种沉重的、像是巨兽呼吸的声响。老人退后两步,独眼里闪着狂热的光:\"看吧!看吧!\"
子奚一把扯下红布,眼前的景象让他浑身血液都凝固了——岩壁上浮现出巨大的星图投影,而组成星图的,是无数条从山体裂缝中伸出的青铜锁链。那些锁链在半空中交织变幻,最终定格成一幅立体地图:骊山地宫的完整结构。
\"美吧?\"老人陶醉地仰着头,\"徐福大人从归墟带回来的宝贝...\" 话音未落,一道闪电劈在山巅。投影中的地宫图像突然扭曲变形,锁链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子奚趁机冲向机关处,却发现凹槽里除了齿轮,还藏着一卷青铜浇铸的书简——《河图》残卷。
\"放下!\"老人发出不似人声的尖叫,柴刀带着风声劈来。子奚侧身闪避,刀锋擦着脸颊划过,在岩壁上溅起一溜火星。
暴雨倾盆而下。锁链在雨水中剧烈摆动,投影变得支离破碎。老人扑向子奚,独眼里瞳孔缩成针尖大小:\"把圣物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