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八十九章:齐匜残片
童子的手指从子奚腕间滑落,在潮湿的青石板上留下三道金黄色的血痕。
巷子里弥漫着雨后的土腥味,混着青铜器特有的锈气。子奚的左臂符纹仍在隐隐发烫,皮下血管凸起如老树根瘤,每一次脉搏都带来撕裂般的钝痛。他低头看向昏迷的童子,那道机关右臂的齿轮缝隙里,正渗出细小的青铜菌丝,像活物般向石板缝里钻。
\"我在每件青铜器里。\" 共工玄女的声音仿佛还黏在耳膜上。子奚扯下腰带间的玉璧,卦盘指针疯狂旋转,最终停在东北方向临淄。
\"齐匜......\"
他喃喃重复童子的话,拇指无意识地摩挲青铜戈的血槽。戈身突然\"嗡\"地一震,那些干涸的血迹重新变得湿润,在雨中蜿蜒成一条细线,指向巷子深处。
巷尾的阴影里蹲着那只黑猫,碧绿的眼睛在暗处泛着冷光。见子奚望来,它转身蹿进墙洞,尾巴尖扫过的地方,几块墙皮剥落,露出后面刻着的卦象: 坎上离下,既济卦。
子奚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是当年文王演周易时用的第六十三卦,象征\"事已成\",但若倒过来......
\"未济。\"
他猛地攥紧青铜戈。戈柄缠着的三星堆麻丝突然绷直,像被无形的力牵引,指向东北方的天空。
七日后临淄郊外的稷山下,子奚蹲在溪边掬水洗去脸上的尘土。水中的倒影让他怔了怔,左眼的青铜锈血已经凝固成痂,颧骨处的皮肤泛起不正常的青灰色,像是正在缓慢石化。
溪水突然泛起涟漪。
不是鱼,而是一串细小的气泡从水底涌出。子奚的指尖刚触到水面,那些气泡就\"啪\"地炸开,释放出带着硫磺味的白烟。他顺着溪流向上游望去,半山腰处一座圆形祭坛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坛身用青白两色的石头垒成,远看像只巨大的眼睛。
祭坛周围的松树全都朝外倾斜,树干上布满利器划痕。子奚走近时,靴底踩断一根枯枝,\"咔嚓\"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刺耳。
坛顶中央摆着件青铜匜器,造型像只展翅的玄鸟,流口(注水的嘴部)却做成蛇头形状。匜身布满绿锈,但底部隐约能看到刻痕是相柳噬日的图案,九颗蛇头缠绕着太阳,蛇牙刺入日轮。
\"终于来了。\"
沙哑的声音从祭坛背面传来。子奚的剑瞬间出鞘三寸,寒光映出来人的脸是个驼背老妪,脸上刺着靛蓝色的占卜纹,手里拄着根人骨杖。
\"巫姑?\"子奚认出了那些纹路,\"齐国巫觋不是早被田氏清剿了?\"
老妪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三颗黄牙:\"清剿的是人......\"
\"清不了鬼神。\"
她的人骨杖突然敲向地面,\"咚\"地一声闷响。祭坛底部的石板应声移开,露出黑黝黝的洞口,一股带着铜锈味的冷风扑面而来。
地洞里的空气粘稠得像是固体,子奚举着火折子走在前面,火光只能照出三步内的景象,两侧洞壁上嵌着无数青铜齿轮,齿牙间塞满干枯的草药,散发出刺鼻的腥甜味。老妪的骨杖声在身后不紧不慢地响着,像催命的更漏。
地洞尽头是个圆形石室,中央摆着卦阵九个青铜卦盘围成环形,每个卦盘中心都嵌着块龟甲。子奚的火光扫过时,那些龟甲突然\"咔咔\"作响,自行翻转变换,最终拼出一句话:\"以水问路,以血叩门\"
老妪的人骨杖指向卦阵中央:\"匜器该归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