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七十九章:宋圭指斗
朱砂在铎面上剥落,像干涸的血痂一片片碎裂。子奚的指尖擦过那些暗红色碎屑,指腹立刻传来灼烧般的刺痛,这根本不是普通朱砂而是混入了三星堆祭祀坑中的骨灰,带着某种诡异的活性。
\"滋啦\"
碎屑在皮肤上冒出细小的白烟,留下几个针尖大的黑点。子奚的左眼突然剧痛,视野里浮现出一段画面:徐福站在三星堆祭祀坑边,将捣碎的骨灰混入朱砂,一笔一画涂抹在青铜铎上......
\"原来如此......\"
他甩了甩手,抬头看向地窖顶部。卦阵炸裂后,露出后面隐藏的通道,不是向上的阶梯而是向下的,通往更深处。阴冷的风从通道里涌出来,带着海水的腥气和铁锈的苦涩。
子奚拾起青铜铎,铎身已经冷却,但铎环上的星位钉仍泛着微弱的青光。他缓步走向通道,靴底踩在潮湿的石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通道尽头是个半圆形的石室,墙上嵌着七面青铜镜,镜面朝内,组成一个反射阵。阵中央摆着个玉圭台,台上静静躺着一块三尺长的青玉圭,圭面刻满星象刻度,边缘处有细微的裂纹。
\"宋国的测星圭......\"
子奚的指尖刚碰到玉圭,七面铜镜同时亮起暗青色的光。镜中的影像不再是他的倒影,而是浩瀚的星海,中央黑洞般的漩涡,周围九颗暗红色星辰排列成相柳的九个头颅。
与他在晋国鼎、秦国权上看到的如出一辙。
圭台底部突然\"咔哒\"一声弹开,露出个暗格。暗格里是块青铜板,板上缠满干枯的菌丝,菌丝末端连接着玉圭的裂纹,像是某种传导装置。
\"郑国渠的菌丝......\"子奚的瞳孔微缩,\"用来传导地脉能量......\"
他小心地抽出青铜板,板背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甘石星经》的片段,但关键处被人为篡改,星位全部错乱。落款处盖着徐福的私印,印文已经模糊不清。
\"徐福......你连星象都敢改......\"
子奚的左眼突然刺痛,视野里的星图扭曲变形。玉圭上的裂纹亮起微光,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案,骊山地宫的结构图!地宫中央是口巨大的青铜鼎,鼎边站着吕不韦,他手里捧着卷竹简,正是篡改过的《甘石星经》。
\"测星时显形......\"子奚的呼吸变得急促,\"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用途......\"
他猛地将玉圭按在青铜镜阵中央。圭面的星象刻度与镜中星图重合的瞬间,整个石室剧烈震动。七面铜镜的影像全部变成骊山地宫的细节,甬道、机关、暗室......
最后定格在地宫最深处的密室,密室墙上挂着十二面青铜镜,镜面全部朝向中央的祭坛。坛上摆着个玉圭匣,匣底刻着都江堰的水纹图。
子奚的左眼流下一行血泪。他看清了匣底的纹路不是雕刻,而是天然形成的石纹,正是都江堰镇水石的特征!
\"李冰......\"他的嗓音沙哑,\"你早就料到这一天......\"
玉圭突然\"咔嚓\"一声裂开,露出里面藏着的东西,半片青铜卦签,签上刻着\"归妹\"卦,但爻位全部错乱。
子奚刚拿起卦签,身后突然传来\"哗啦\"一声水响,他猛地转身,看到通道里涌进腥臭的海水,水中漂浮着无数青铜菌丝,像活物般扭动着向他扑来!海水裹着腥气灌进石室,瞬间漫过脚踝。子奚的靴子浸在冰冷的水里,水面漂着一层暗红色的浮沫,像是稀释的血。那些青铜菌丝像水蛇一样在浪沫间游动,细密的丝线泛着金属光泽,碰到石壁就\"滋啦\"一声黏上去,像蜘蛛结网般迅速蔓延。
\"来得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