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燕陶问鼎(1 / 2)

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六十五章:燕陶问鼎

子奚的指尖在越王剑鞘上摩挲出一道血痕,连日的奔波让剑鞘夹层中的青铜星图帛片边缘已经起毛,那些细如蛛丝的线路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他蹲在燕国边境的陶窑废墟旁,用剑尖拨开一堆碎陶片。每块碎片内侧都附着暗红色的结晶体,像是掺了什么东西的釉料。

\"咳咳...\" 一阵剧咳让他不得不停下动作。吐出的血沫里跳动着金色细丝,落在陶片上发出\"滋滋\"的声响。自从会稽山剑池一战后,他体内的青铜菌丝就愈发活跃,胸口星图疤痕周围的皮肤已经完全变成了青灰色。

\"客官,这地方邪性得很\" 沙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子奚不动声色地按住剑柄,转头看见个驼背老妪。老人挎着个破篮子,里面装着几块形状怪异的陶土,右眼蒙着脏兮兮的布条,左眼浑浊发黄。

\"哦?怎么个邪性法?\"子奚故意露出商贾式的笑容,老妪咧嘴笑了,露出三颗金牙:\"三年前这窑厂烧过一批祭鼎,开窑时...\"她突然压低声音,\"鼎里爬出会动的人俑!官差来查,第二天全变铜人了。\"她掀开篮子里的破布,露出块带指纹的陶片,\"就剩这些碎渣子。\"

子奚瞳孔微缩——陶片上的指纹深陷泥胎,指节处有明显的青铜色渗透痕迹。他摸出半两碎银:\"老人家可知道那些祭鼎送去哪了?\"

\"说是运往临淄...\"老妪突然住口,惊恐地看向子奚身后,\"又来了!\"

陶窑深处的阴影里传出\"咔哒咔哒\"的声响,子奚缓缓转身,看见个半人高的陶俑从废墟里爬出。它的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表面布满裂纹,每走一步都有碎渣簌簌掉落。最骇人的是它的\"脸\"——没有五官,只有个凹陷的漩涡状纹路,正中央嵌着颗青铜眼珠。

\"跑...跑啊!\"老妪尖叫着跌坐在地,陶俑突然加速,扑向老妪的篮子。子奚的剑鞘横扫,将陶俑拦腰击碎。碎片四溅的瞬间,他看清了陶俑内部——中空的腔体里缠满青铜菌丝,像蛛网般包裹着一节指骨。

\"果然是人变的...\" 老妪已经吓晕过去。子奚蹲下身检查那些碎片,发现断面处有细小的气孔,排列成规律的星图。当他将两片碎陶拼合时,气孔突然喷出淡金色的雾气,在空中凝结成残缺的鼎形。

\"九鼎铸造的熔渣...\" 窑厂深处突然传来更多\"咔哒\"声。子奚握紧越王剑,循声走向废弃的窑洞。越往里走,空气中的金属味就越浓,还夹杂着若有若无的腐臭味。最里面的窑室保存相对完好,墙上挂着盏青铜灯,灯油已经干涸,灯座刻着\"吕不韦监制\"的小字。

窑室中央摆着个残缺的陶鼎,鼎足缺了一只,断口处露出暗红色的陶胎。子奚用剑尖轻刮鼎腹,剥落的釉皮下竟显出一行铭文:\"泗水沉鼎,九州归...\"最后一个字被刻意刮花了。

\"原来吕不韦连铭文都敢篡改...\" 突然,鼎腹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敲击。子奚后退半步,看见鼎耳处的釉料正在剥落,露出底下青铜材质的卦象纹路。与此同时,窑顶烟道里传来金属摩擦声,一个青铜卦盘卡在烟道中部,盘面指针无风自动,指向三星堆的方向。

\"找到你了,守史人\" 阴冷的女声从窑口传来。子奚转身,看见共工玄女斜倚在门框上。她的右半边身体已经恢复人形,左半边仍覆着青铜鳞片,腰间挂着块残缺的玉琮。

\"没想到你会来燕国废窑。\"玄女缓步逼近,\"怎么,越王剑里的星图不够清楚?\"子奚的剑尖指向陶鼎:\"你们在陶土里掺了三星堆人牲骨灰。\"他盯着玄女的表情变化,\"难怪这些陶器能通灵...是用活祭品的怨气养出来的。\"

玄女突然大笑,鳞片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聪明!可惜晚了...\"她猛地拍向陶鼎,鼎耳卦纹亮起血光,\"九鼎大阵已成,只差最后一把钥匙!\"

窑室剧烈震动,烟道里的青铜卦盘轰然坠落。子奚闪身避过,卦盘砸在陶鼎上,碎片四溅。一块锋利的陶片划过他的脸颊,血珠滴在卦盘残件上——指针突然疯狂旋转,最终定格在\"坤\"位。

\"你的血...\"玄女的表情突然变得狰狞,\"怎么会...\"

子奚趁机一剑刺向陶鼎缺失的鼎足处。剑锋没入陶胎的瞬间,整个窑室亮如白昼。鼎腹\"咔嚓\"裂开,露出里面蜷缩的陶工骸骨——那具骨架的右手紧握着根骨针,针尖刻着精细的方位标记。

\"泗水捞鼎的真实位置!\"子奚一把抓起骨针。针尖的标记与越王剑星图重合,指向一个意想不到的地点,不是泗水,而是都江堰!

玄女发出不似人声的尖啸。她的青铜鳞片片片竖起,像箭矢般射向子奚。千钧一发之际,子奚将骨针刺入陶鼎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