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宗庙铜鼎(1 / 2)

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六十一章:宗庙铜鼎

云梦泽的雾气终年不散,像一层裹尸布蒙在沼泽上,子奚踩着齐膝深的淤泥,每一步都带起一串青铜色的气泡。腐臭的泥浆中半埋着零星的陶片,偶尔还能看到半截生锈的剑柄——这里曾是楚吴交战的古战场,如今却成了共工氏族铸造伪鼎的巢穴。

“哗啦——”前方泥潭突然翻起一串水花,几条青铜色的“泥鳅”钻出水面。它们的鳞片泛着冷光,嘴角裂开至鳃边,露出细密的金属尖牙。子奚握紧腰间的青铜短剑,剑格上的雷纹隐隐发烫——这是他在秦陵从傀儡身上夺下的兵器,剑身浸过李冰的治水药粉,专克青铜菌丝。

泥鳅群突然调转方向,朝着雾气深处游去。子奚眯起眼,跟着这些诡异的生物往前摸索。雾气中渐渐传来“叮当”的金属敲击声,像是无数把铁锤在同时锻打青铜。

拨开最后一丛芦苇,眼前的景象让子奚瞳孔骤缩,十丈见方的淤泥潭上,架着三座青铜熔炉。炉火竟是诡异的青白色,映得整个沼泽如同鬼域。几十个赤膊的工匠正在铸造巨鼎,他们裸露的脊背上布满青铜色纹路,每挥动一次铁锤,那些纹路就顺着血管鼓胀一次,仿佛有活物在皮下蠕动。

最骇人的是中央那座巨鼎。鼎足深陷泥潭,鼎腹内壁隐约可见鳞片状的凸起,那些“鳞片”竟像呼吸般缓缓开合,渗出金色的黏液。鼎耳处镶着一块残镜,镜面映出的不是火光,而是相柳九头攒动的虚影。

“禹王锁蛟镜的碎片...”子奚的指尖无意识摩挲剑柄。他能感觉到怀中的徐福玉板在发烫,那是从太湖沉船骸骨手里夺来的航海图——此刻玉板上的三星堆神树纹路,正与鼎耳残镜产生共鸣。

“贵客远来,何不近观?”沙哑的笑声从鼎后传来。一个头戴高冠的巫祝缓步走出,他的冠冕上缀满玉片,走动时发出碎冰相撞般的脆响。子奚的目光死死盯住冠顶——那里嵌着一枚玉琮,形制与三星堆出土的完全一致。

巫祝的嘴角裂到耳根,露出镶金的牙齿:“守史人果然名不虚传,竟能寻到此地。”他抬手抚过鼎腹,鳞片状的凸起突然暴长,变成无数青铜触须在空中狂舞,“此鼎以相柳精血为釉,人牲骨殖为胎,待九鼎齐铸,便是混沌重临之时!”

子奚的剑锋指向鼎耳残镜:“用禹王神器养邪物,你们也配谈混沌?”话音未落,他骤然前冲,短剑直取巫祝咽喉。巫祝不避不让,冠冕上的玉琮突然射出一道青光。子奚的剑锋撞上光幕,竟发出洪钟般的巨响,震得他虎口迸裂。

“你以为徐福为何东渡?”巫祝狞笑着扯开祭袍,胸口赫然嵌着块蠕动的人面青铜,“他早从归墟带回相柳真血,所谓九鼎,不过是唤醒神主的祭坛!”

鼎内突然沸腾,蒸腾的雾气中浮起无数人形——都是被青铜菌丝改造的工匠。他们的眼窝里跳动着金色火苗,关节处伸出锋利的青铜骨刺,如潮水般向子奚涌来。

子奚咬破舌尖,喷出一口血雾。血珠在空中凝成符咒,暂时挡住人潮。他趁机跃上熔炉,剑尖挑向鼎耳残镜。巫祝暴喝一声,玉琮再放青光,鼎腹鳞片骤然暴长,缠住子奚的双腿。

鳞片上的倒刺扎入血肉,子奚却笑了。

他反手将短剑插入鼎身,剑格雷纹大亮——李冰的治水密文沿着剑刃蔓延,所过之处鳞片纷纷卷曲脱落。巫祝冠冕上的玉琮突然开裂,一缕黑血从裂缝中渗出。

“不可能!这是徐福大人亲赐...”巫祝惊恐后退,却踩中一团蠕动的淤泥。子奚趁机扯下鼎耳残镜,镜面映出巫祝扭曲的脸——那张脸突然长出鳞片,嘴角裂至耳后,变成相柳的一个头颅。

“原来你才是祭品!”子奚将残镜对准玉琮。三星堆神树的虚影与相柳头颅轰然相撞,整座伪鼎剧烈震颤。鼎内蒸煮的人牲骨殖喷涌而出,每一根骨头都缠满青铜菌丝,却在接触到残镜青光时化为齑粉。

巫祝的冠冕炸裂,玉琮滚落泥潭。子奚飞身扑救,指尖刚触到玉琮,眼前突然浮现幻象——徐福的楼船航行在星海之间,船头玉璧与三星堆神树共鸣,而树根深处...埋着一具九头蛇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