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彼岸之约(1 / 2)

1983年1月,纽约肯尼迪机场。

我裹紧单薄的风衣,拎着行李袋走出航站楼。零下十度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远处灰蒙蒙的天际线上,曼哈顿的高楼如同冰冷的钢铁森林。

“老胡!”

熟悉的声音传来。胖子穿着臃肿的羽绒服,像个球一样滚过来,身后跟着一个西装笔挺的白人司机。

“你小子还真来了!”他拍着我的肩膀,“杨小姐派车来接咱们,够排面吧?”

我打量着那个面无表情的司机:“胖子,你英语不是只会说‘哈喽’和‘三克油’吗?这三个月怎么混的?”

胖子神秘一笑,从兜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英语速成手册》:“临阵磨枪!再说了,有杨小姐罩着,怕啥?”

轿车驶入曼哈顿城区,街道两侧的霓虹灯在暮色中闪烁。我望着窗外陌生的城市景象,想起临行前大金牙的警告:

“胡爷,那杨小姐不简单。她外公鹧鸪哨,当年可是搬山道人的头儿,专门寻找雮尘珠破解鬼眼诅咒。如今她找上你,怕是……”

轿车最终停在一栋哥特式老宅前。铁栅栏上爬满枯藤,门廊两侧立着两尊中式石狮,与周围的现代建筑格格不入。

“杨氏古董行。”胖子指着门匾,“杨小姐说她外公留下的产业。”

推开沉重的橡木门,室内的暖气扑面而来。大厅里摆满了中式古董,最显眼的位置供奉着一尊青铜神像——人面蛇身,双手捧着一颗眼球状的玉石。

“雮尘珠?”我脱口而出。

身后传来高跟鞋的声响。杨雪莉从旋转楼梯上走下来,穿着剪裁利落的黑色套装,右眼戴着精致的黑色眼罩。

“胡八一,欢迎来到美国。”

晚餐在宅邸的地下室进行——一个被改造成中式祠堂的古怪空间。

长条餐桌上方悬挂着七盏青铜灯,灯油散发出淡淡的檀香味。杨雪莉坐在主位,我和胖子分列两侧,对面坐着三个陌生人。

“这位是陈久仁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考古系主任。”杨雪莉介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研究精绝文化二十年。”

陈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胡先生,雪莉说你精通《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略知一二。”我警惕地回答。

“这位是马克·威廉姆斯,探险家。”杨雪莉指向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白人壮汉,“他曾三次深入西藏寻找香巴拉。”

马克用蹩脚的中文说:“胡,听说你们在新疆见到了‘活尸’?”

我没有接话,目光落在最后一人身上——一个穿着道袍的干瘦老头,正用筷子夹起一块血淋淋的牛排。

“这位是……”

“茅山派,张道长。”老头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牙,“专治僵尸恶鬼。”

胖子凑过来小声说:“老胡,这帮人什么来路?怎么比咱们还神神叨叨?”

杨雪莉敲了敲酒杯:“各位,请看这个。”

她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布,在桌上展开。那是一幅精细的地图,中央画着一座雪山,山顶标注着一个眼睛符号。

“这是……”我眯起眼睛,“昆仑山?”

“确切地说,是昆仑冰川下的恶罗海城。”杨雪莉指向地图边缘的一行小字,“这里记载着《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下半部的下落。”

张道长突然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画了道符:“杨小姐,你确定要去找?那地方可是‘阴兵借道’之处!”

马克兴奋地拍桌子:“太棒了!我就喜欢刺激的!”

陈教授忧心忡忡:“雪莉,你的眼睛……”

杨雪莉摘下了眼罩。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她的右眼已经完全变成了蓝色,瞳孔中浮现出细小的金色纹路,组成一个微型的面具图案。

“来不及了。”她平静地说,“女王正在苏醒。”

午夜,我被一阵古怪的声响惊醒。

像是有人在用指甲刮擦地板,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我摸出随身携带的桃木钉,悄声开门查看。

月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走廊上投下诡谲的色块。刮擦声来自杨雪莉的书房。

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

杨雪莉背对门口跪在地上,面前摆着一面青铜镜。她右手持刀,正在左臂上刻着什么,鲜血顺着手臂滴落在镜面上。

更诡异的是,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的倒影,而是一个戴着黄金面具的女人!

“以血为引……”杨雪莉喃喃自语,声音忽高忽低,仿佛两个人在交替说话,“以眼还眼……”

我猛地推开门:“杨雪莉!”

她浑身一震,镜子“咣当”倒地。镜面碎裂的瞬间,我听到一声若有若无的尖啸。

“胡八一?”杨雪莉慌乱地捂住流血的手臂,“你怎么……”

我抓起她的手。手臂上刻着一个未完成的符咒——正是《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记载的“招魂引”!

“你在召唤什么?”我厉声问。

她的蓝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不是召唤……是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