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每家送那么一点让他们尝尝鲜就行,没有必要买那么多。”
“话是这么说不假,可是每家每户人口又都不少,十斤八斤恐怕未必就够用。”
“也是,这样,咱们也不分谁家了,一家三五十斤怎么样?”
“也行,反正又不只是一样,每样三五斤,加起来也不算少数。
至于黄酒跟香菇,虽说目前咱们还不知道价钱,恐怕也不便宜,这样每家也送个三五斤吧,总归得让他们尝尝鲜。
至于药材,即便去药铺也未必能买到上品,等遇到了再做打算。
别忘了,我多少也懂些医理,之后进山的时候若发现好药材,咱们自己炮制,既省时省力,又能省银子。”
“能行吗?”
“怎么,夫君这是不信任我?”
“那倒也不是,就是没有见过,总归有些不放心,不过既然能省银子,那回头有机会就再试试。”
“嗯,就是不知道外面那些人,打算把山货按多少钱卖给咱们?”
“甭管多少钱,咱们这次都得用村里的山货,要不然,咱们一家别想受孙家湾里的老乡们庇护。”
“这话不用你提醒我,我也知道,对了,你帮我打打下手,我整理一下生叔送过来的东西。
回头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送给乡亲们。
也好借此机会跟他们打好关系,就是不知道该送些什么东西给他们好?”
“要我说,他们这些人的祖上,那也曾经在朝为官,不妨每家每户送本手抄本的《三字经》或者是《百家姓》。
这样一来,哪怕他们不用,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书本那是贵重物品,想来还会妥善保管,再有就是,村里家家户户那么多人,容易送少了也不够他们分,回头再因为咱们家送的东西打起来怎么办?
话说,咱们家才落户此地多久,我都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干架的人家了。”
“别说你了,我不也一样,就是其他人家还好说,送给里正家的这等启蒙书籍恐怕用处不大。”
“没事,我有听到里正叔提起他家的孩子,好似现在正在县城的私塾读书,好像接下来要读四书五经。
实在不行,我手抄一套给他们家,想来对他们家有用。”
“有用是有用,恐怕你一旦送出去,那往后对他们家虽说省去不少银子,可是对咱们家未必就是好事。”
“那你有什么好的意见。”
“我的意思是不妨除了给他们家送《三字经》与《百家姓》以外,再送上一些红绸子。”
“红绸?”
“没错,你别看我没怎么出门,可是村里的事,我多少也听其他人说过那么几句。”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