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只有一个,利用退下来的兵力去寻找并清除那个神秘的炮兵阵地,也就是全歼他们一个机群的对手。
同时再利用剩余的空投物资修建桥梁,这样就能度过难关。
现在也只能这样,从南面调动部队时间太久,不是没有援军,而是新的支援部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通过之前的各种情报反馈,他们认为这个地区的敌方现有兵力并不多,要是很多的情况下,直接夺取这座桥多好,何必留着他们在这里修桥。
和身后追击的大部队打是打不过的,但面对小股部队就没什么问题。
当然,北m军的这个分析是准确的,确实兵力不多,只不过有些事情并不会像他们分析的那样发展。
于是在天完全黑下来后,第一颗反坦克地雷炸响了!剧烈的爆炸直接把41.9吨的m26“潘兴”坦克给炸毁,趴在路上燃起熊熊大火,爆炸也波及了后面一大片士兵。
也是他倒霉,反坦克地雷需要一定重量才能引爆的,人在上面踩都没问题。
也是他们开始慌了,直接上中型坦克开路。
m26“潘兴”是美军为应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而设计制造的重型坦克。
战后重新定位为中型坦克,装备90毫米火炮,正面装甲厚达101.6毫米,能有效抵御一些反坦克武器。
之所以用m26“潘兴”来打头阵,是因为先头部队的一个连,还带着两辆装甲车,结果一个照面就被我军给全歼了。
0比一个连的战损比,敌人本来就是惊弓之鸟,再加上桥梁被炸,这下能不着急吗!
而这一段路用的地雷,可不只是零元购北m军二战后的那些东西,还有一些2000年左右比较先进的塑料外壳的反坦克地雷。
这类地雷就是防止工兵金属探雷器的,即便工兵上来也找不出来。
这时候还真轮不到工兵上来,因为两侧山梁上,雨点般的子弹倾泻而下。
以北m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如同割麦子一样倒下,一发发火箭弹飞向慌不择路的装甲车和坦克,让他们成为一堆堆燃烧的火炬。
这次战斗因为张川的介入,也完全按照张川的要求打响的。
应该说不只是一个点的阻击战,而是在通信畅通的情况下,尽可能把敌人放进了这一带的埋伏区里,然后一起打响这场阻击战………也许不只是阻击战。
虽然兵力并不多,但是充足而且高对手一筹的装备弥补了这个短板。
在那段历史上,即便是拿着老旧装备,吃着冻土豆,还有炒面拌雪,依然打的对手一路南下。
现在手里有家伙,不只是四零火,还有后世的班用机枪,弹药还量大管饱,这仗打起来就暴躁多了!
第一个波次就把敌人打懵了,很多没有挨过火箭炮的坦克装甲车,因为躲避炮火,慌不择路的冲下了路基,然后就被路基下埋着的反坦克地雷给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