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时候,张川也见到了那支英雄的部队,带队营长姓韩,满脸的疲惫和诧异。
粗糙的两手握着张川的手连声感谢,要不是张川支援,之后为了彻底炸毁整座桥还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人。
第一次炸完就被敌人用最快的速度修复上,这就让韩营长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已经做好要炸毁整座桥的准备,哪怕整个营添进去。
说是一个营的编制,但这一路奔袭过来,不算各种遭遇战,就是体力不支或冻伤掉队的,都让这支队伍减员四分之一。
再算上战斗减员,这会都不到一半了。
其实据史料记载,整个战争的中后期,就没有几支部队是齐装满员的,时时刻刻都在减员。
而冻伤几乎成了最主要的非战斗减员原因之一。
即便有张川的出现,给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和保暖用品,这寒冷的冬天还是有很多冻伤的,只不过这个基数要比那一平行时空少很多很多。
要知道,在那一个平行时空,有些部队因冻伤减员就达到了一半,有的连排甚至全员牺牲……。
冰雕连可不止一支……!
好在各小队传来的信息,这一带还没有发生因为寒冷而牺牲的事情,冻伤是不可避免的,这让张川欣慰了不少。
要知道,这个冬天太冷了,即便是物资充足的北m军都有被冻死的士兵。
刚刚又把李龙那支小队派了过去,也带去了他从空间里临时买出来的工兵锹和工兵镐,以及冻伤药品。
想要有效阻击敌人,又要减少自己人的伤亡,就一定要挖掘工事坑道。
现在的土地冻的跟石头一样硬,挖掘坑道绝对是噩梦级别的想法。
更可恨的是,国内负责这类装备生产的管理者,竟然是个大硕鼠,生产出来的工兵锹都是薄铁皮,根本没法用。
这也让敌人的工兵锹成了香饽饽,每次打扫战场,战士们都盯着工兵锹缴获。
当时最高首长知道后震怒,第一次亲自下令严办,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张川提供的可不只是工兵锹,还有40毫米火箭筒。
正常来说,这款火箭筒应该是1970年研制定型装备部队,是我军步兵的中坚反坦克火力。
口径40毫米,全重5.6千克,全长910毫米,火箭弹初速120米\/秒,最大射程1900米,表尺射程500米。
对敌装甲战斗车辆直射距离300米,可击穿260毫米垂直均质装甲。
这东西好啊!对付现在的敌方坦克绰绰有余。
而且还能当重火力压制步兵,哪里人多来一发,杀伤力和震慑力极大,也能摧毁敌方掩体和工事。
最最主要是单兵携带方便,而且还好学易上手,学会几个基本操作要领,,两名战士一个战斗小组,戴上装备就能打游击,不影响携带枪支,绝对是重装备部队的克星。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东西,让李龙过去,就是要发挥他们这些护卫也能同步使用空间的能力,这样就能很好的支援那边的部队,时刻给予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