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什么?\"苏晚晴已经调出卫星地图。
老周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81年的勘探营地......创刊号就是在那诞生的......\"
我们面面相觑,突然明白了父亲留下的最后讯息——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青铜校准器只是休眠,而那些被我们植入杂志的反校准代码,需要定期更新维护......
就像真正的火种,需要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第三节 未完待续
夜深了,《少年科学》编辑部只剩下我一人。
窗外的长江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偶尔传来货轮低沉的汽笛声。我坐在父亲曾经用过的橡木书桌前,桌面的划痕里还残留着三十年前的油墨痕迹。最新一期的校样摊在面前,铅字散发出的金属气味混合着纸张的清香。
锁骨处的疤痕突然传来熟悉的灼热感。我下意识地翻开校样扉页,手指不受控制地在空白处画下那条青铜阶梯的图案——螺旋向下的台阶,两侧嵌满合订本的墙壁,缠绕着主编名字的锁链......
墨水突然渗入纸张,在桌面上晕染开来。但这一次,墨迹没有形成平面图案,而是缓缓隆起,构建出全息投影。那条熟悉的青铜阶梯再次出现,只是尽头多了一扇之前从未见过的门——门上刻着《少年科学》的刊头,但日期却是:**2036年9月刊**。
我伸手触碰投影,指尖却传来实质性的阻力。门缝里飘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的字迹让我浑身颤抖:
\"留给2036年的你\"
\"当星图再次归位\"
\"记得我们都在\"
字迹是我的,却又不是现在的我。笔画间带着岁月沉淀的稳重,每个转折都精准得像是铅字印刷,却又保留着手写特有的温度。
桌上的青铜小鼎突然自行移动,鼎口对准门缝。一缕青烟从鼎中升起,在空中组成父亲的身影。他比记忆中苍老许多,白发稀疏,但眼神依旧锐利。
\"儿子,\"幻影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真正的战斗不在过去,而在......\"
他的身影突然扭曲,被门缝中伸出的一只青铜手臂打断。那只手递出一本杂志——2036年的《少年科学》,封面是三峡大坝的全息照片,坝体上隐约可见凸起的青铜纹路。
我伸手去接的瞬间,整个编辑部突然剧烈震动。书架上的合订本纷纷自动翻开,纸张哗啦啦作响。墙上的老式挂钟指针疯狂旋转,最终停在3:17的位置。通风管道里传来熟悉的\"咔嗒\"声,像是那台青铜印刷机正在远方重启。
当我再抬头时,门缝里已经塞满了纸条。每一张都写着不同的日期:2049年、2062年、2075年......最远的一张已经泛黄脆化,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
\"火种不灭\"
\"反抗永存\"
\"《少年科学》编辑部 敬上\"
窗外,长江水永不停歇地流向大海。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里,青铜校准器仍在默默计数,等待下一次星图对齐的时刻。而我知道,当那一天到来时,这些沉睡在文字中的火种会再次苏醒——
因为真正的校准器从来不是那台机器,而是人类永不屈服的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