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血锈密码(1 / 2)

土夫子自传 涧潭 2286 字 4小时前

第一节 齿轮心脏

黑暗中的声音像是从水底传来,沉闷而扭曲。陆远蜷缩在角落里,右手死死攥着那把青铜钥匙,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钥匙的棱角刺进掌心,却没有血流出来——伤口处凝结着一层细密的青铜结晶,像是皮肤被某种金属菌丝感染。

他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靠近。

管道中的液体流动声越来越清晰,黏稠的、带着铁锈味的液体正顺着青铜管道向中央控制室涌来。那声音不像普通的水流,更像是某种生物在呼吸——缓慢、沉重,带着腐败的甜腥气。陆远的右眼突然一阵刺痛,玉琮的网格视野自动激活,青绿色的光线在黑暗中勾勒出密室的轮廓。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石室。

七边形的墙壁后隐藏着巨大的齿轮组,每一个齿尖都挂着黑红色的黏液,像是干涸的血混合着铜锈。地面微微震动,陆远趴下身,耳朵贴紧冰凉的石台,听见深处传来机械的脉动——\"咚……咚……\",像是某种巨型心脏在跳动。

\"滋……频率锁定……\"

残破的红星牌收音机突然发出电流杂音。七具穿中山装的骸骨同时转向声源,它们的脊椎骨节节亮起,红色的光带沿着骨骼蔓延,像是某种生物电流被激活。陆远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终于认出了这些骸骨的身份。

1985年,\"长江七号\"古文明溯源计划的七位核心研究员,在一次夜间实验后集体失踪。官方记录称他们违规操作导致实验室爆炸,尸骨无存。而现在,他们的骸骨就跪在陆远面前,每一具的右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骨瓷化,食指缺失。

最靠近他的那具骸骨突然抬起手臂,骨瓷化的指骨直指陆远的右眼。他下意识后退,但骸骨的动作更快——冰凉的指骨触碰玉琮的瞬间,骨节表面突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刻痕,像是被无形的刻刀雕琢。

微缩版的《周髀算经》星图。

骸骨的下颌骨咔咔作响,喉结位置嵌着的青铜片开始振动,发出熟悉的频率:\"92.4……mhz……\"

地面突然裂开。

石台缓缓上升,陆远死死抓住边缘,指腹被粗糙的青铜纹路磨出血痕。下方的景象让他胃部痉挛——巨大的齿轮组中央,悬浮着一颗被青铜血管包裹的人类心脏。它还在跳动,表面布满铜绿色的锈迹,冠状动脉已经和金属管道融为一体,每一次收缩都泵出青黑色的油状物,顺着青铜管道喷射到墙面上。

骨灰涂层遇油溶解,露出后面整面墙的青铜板——陨铁镶嵌的北斗七星图案在暗处泛着冷光,每颗星的位置都嵌着一块骨片。右眼的玉琮自动对焦,陆远看清了那些骨片的真容:

是《少年科学画报》的封面。

从1958年到2010年,七本杂志的封面被处理成0.2毫米厚的骨膜,镶嵌在青铜板中。最早的那块显示着1958年创刊号的dNA双螺旋图案,最新的是2010年12月刊,封面标题《太空考古新发现》下方配图赫然是——

一株在真空环境中舒展枝桠的青铜神树。

齿轮突然加速运转。悬挂的心脏伸出青铜血管,像触手般朝陆远卷来。他本能地举起青铜钥匙,血管在距离钥匙三厘米处骤然停住,表面浮现出与钥匙完全吻合的凹槽纹路。

\"验证通过。\"

机械女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心脏表面的铜锈簌簌剥落,露出底下刻满甲骨文的肌肉组织。陆远强忍恶心凑近,看清了那些文字的内容——

全是祭祀记录。

最后一行写着:\"癸酉年七月初七,以非攻血脉饲器。\"

石室突然剧烈震动。七具骸骨同时仰头,它们的下颌骨脱臼般张开到极限,喉结处的青铜片共振出刺耳的频率。陆远捂住耳朵,但那声音直接钻进颅骨,在他的牙齿间引发共鸣。

在声波的震荡中,心脏彻底裂开,露出内部中空的腔室。

一本半透明的骨刊静静躺在那里。

封面是《少年科学画报》的样式,但材质却是某种生物骨膜。陆远伸手去取的瞬间,七具骸骨突然集体跪拜,它们的脊椎光带汇聚到心脏上方,在空中投射出立体的长江流域图。

七个红点在地图上闪烁,连成的形状——

与北斗七星完全吻合。

第二节 骨刊星图

陆远的手指在触碰到骨刊封面的瞬间,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尖窜上脊椎。那根本不是普通的纸张触感——封面像是某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生物皮层,薄如蝉翼却异常坚韧,指尖按压时会浮现出细密的毛细血管纹路。

\"滋啦——\"

当他试图翻开第一页时,骨刊表面突然渗出黑红色黏液,像是有生命般抗拒着被打开。陆远咬牙用力,伴随着令人牙酸的撕裂声,封面终于被掀开。泛黄的纸页上,用暗褐色笔迹写着\"703所绝密\",下方盖着个青铜材质的公章——印章图案是十二节玉琮缠绕着dNA双螺旋。

右眼的玉琮突然剧烈收缩。

在网格化的视野中,那些看似普通的字迹显露出真容:每个笔画都是由微雕的甲骨文组成,而公章的双螺旋结构里,藏着更小的良渚神徽图案。陆远的手指微微发抖,他认出了这个笔迹——这是父亲在实验室日志上特有的书写方式。

翻到第二页时,纸面上的星图让他呼吸一滞。

这不是普通的天文图表。所有星座都用不同年代的报刊标题标注:1958年《人民日报》关于大炼钢铁的报道对应北极星,1985年《科学通报》的基因工程论文标注在天狼星位置,而北斗七星的勺柄处赫然贴着1999年《考古学报》上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碳十四检测数据剪报。

更诡异的是,这些剪报都在缓慢渗出液体。

1985年的那页《科学通报》正在溶解,油墨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文字:\"声纹频率92.4mhz可激活休眠序列\"。陆远下意识摸向自己的喉结,那里的皮肤下,那块硬物正在发烫。

\"啪嗒。\"

一滴黑红色液体从天花板滴落在星图上。陆远抬头看去,发现心脏泵出的青黑色油状物正在穹顶汇聚,形成七个悬垂的液滴。每滴液体的表面都反射着星图的光影,像是微型投影仪。

当第七滴液体坠落时,整本骨刊突然变得滚烫。

陆远差点脱手扔掉,但书页已经自动翻到第七页。这页的材质与其他完全不同——是某种半透明的骨膜,上面用血写着\"2010年12月15日观测记录\",但文字正在溶解重组,最终凝固成一行新的血字:

\"轨道高度公里,青铜树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