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耀华一封书信,便召集了这些怀才不遇的年轻人,来到渤泥国这片偏远之地施展抱负。
唐俊回国时,李耀华正与智囊团商议要务。
唐俊好奇心起,想见识下智囊团的真实水平,便示意守卫勿报,径直入内。
李耀华见状欲言,却被唐俊示意噤声,只能继续会议。
唐俊随意找个位子坐下倾听。
“此事对外宣扬不太妥当,容易授人以柄。”一位青年自信满满地说,“但我认为有个办法可行。”
另一人持异议道:“工地工厂给出的报酬已接近欧美水准,还能怎样?薪酬上涨易,下调难,难道不顾长远发展?等需求过去,这些人如何安置?”
自信者翻了个白眼:“我不是说加薪,你怎么总是钻牛角尖?我建议设立奖励机制,越勤奋者所得越多,反之则最少。”
“如此划分三六九等,岂不是开历史倒车?”
自信的年轻人面对指责,向李耀华求助。
未等李耀华回应,唐俊点头道:“此法可行,确实能解决问题。”
“瞧,大家都听到了,总还有明白人。”年轻人见有人赞同,顿时激动起来。
众人却一脸疑惑,记忆中智囊团里并无此人。
唐俊举手提问:“但具体怎么操作?若手段过激,后果不堪设想。
或许会引发渤泥国动荡,甚至影响大总统的地位!”
唐俊话音刚落,年轻人便冒出了冷汗。
其他人则露出得意之色。
李耀华微笑道:“我也好奇,你打算如何解决。”
年轻人思考许久,最终放弃,低声说:“还没想好。”
他放弃后,众人重新展开激烈讨论。
唐俊敲了敲桌面,平静地说:“不妨听听我的看法?”
众人安静下来,期待唐俊的解决方案。
唐俊笑道:“方法并非无效,只是你们想得太简单。
认为全世界人都像我们一样勤奋。
但这不能怪你们,我们本就来自华夏文化圈。”
“想想从古至今,我们对懒惰者的鄙视无需比较。
回乡试试,一天不干活,村里人会不会议论纷纷?”
众人被他的幽默逗笑。
唐俊所言非虚,无论何时,懒惰在华夏文化中都是耻辱。
甚至有些人过于勤奋。
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血脉,难以改变。
李耀华的智囊团犯了个错,误以为所有人都像华夏人一样。
“你们当中很多人留过学,该明白西方人有多奇怪,所以要调整这种思维。”唐俊笑着对众人说。
每位男人都爱教导别人,唐俊也不例外。
看到年轻人认真听讲,他心中颇为满意。
“说了这么多,还没说到解决办法呢!”自信的年轻人追问。
唐俊笑道:“方法简单,做个榜样,给努力工作的人一些奖励就行。
不用太多利益,荣誉和尊重就够了。
等荣誉感培养起来,懒惰的人就会被鄙视,问题自然解决了。”
听了这话,不少人赞叹不已,那自信的年轻人更是懊悔地说:“我怎么没想到!”
李耀华打断了几人的讨论,“好了,今天到此为止,唐先生的建议大家可以好好想想。”
众人这才注意到,大总统称这位年轻人为唐先生。
听说渤泥国的背后老板姓唐,难道就是他?
李耀华的智囊团带着各自心思散去了。
“你觉得这些年轻人如何?”李耀华笑着问。
唐俊点头道:“虽年轻,但都很聪明,好好培养一段时间,能帮你分担不少压力。”
李耀华点头,最近他的压力确实很大,已添了不少白发。
可惜他至今未娶总统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