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吴宇森从邵氏转投嘉禾,只能拍些搞笑片勉强维持生计,英雄梦无处安放。
那年,狄龙四十岁,刚离开效力十八年的邵氏,收到一封辞退信:感谢你多年来的贡献。
昔日香江美少年,正体会岁月无情的滋味。
那年,周润发事业低谷,二次创业举步维艰,电视明星转型电影却屡屡亏损,“衰”字当头。
那一年,张国荣在歌坛如日中天,却选择为一部电影降低片酬,甚至在开拍时再次让利,只为助力作品顺利启动!
一位失落的导演、一位淡出的演员、一部票房前景不明的电影,三人一拍即合,在困境中迸发出耀眼光芒。
影片落幕,全场起立鼓掌。
午夜场的观众反应决定了电影成败,当吴宇森听见掌声雷动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周润发、狄龙、张国荣等人笑容满面。
《英雄本色》一夜成名。
次日,香港各大报纸纷纷点赞,口碑迅速传播,更多人慕名而来。
洪兴影院售票处,购票长队绵延两百多米,甚至挡住隔壁店铺,引发投诉。
队伍中学生居多,部分成人显得不耐烦。
“谁插队?”
“我的老大是湾仔牛魔王!”
混乱中,有人趁机加塞,有人推搡争吵。
邹文淮愁眉不展,因《英雄本色》热映,自家影院上座率仅四成。
“咚咚咚!”
助理急匆匆通报:“《英雄本色》首日票房350万。”
“单日350万?”
邹文淮诧异地盯着助理,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今年香江上半年上映的电影不少,但票房超过两百万的仅八部而已。
《英雄本色》单日票房竟然突破三百万?这简直不可思议!
助理肯定地说:“没错,单日票房三百五十万。
近期宏兴和邵氏的影片全都给它让路了。
今日虽上座率略有下滑,观影人数却持续增长。”
邹文淮震惊得说不出话,吴于森、徐可等人曾是他手下的员工。
剧本固然重要,导演、监制及剪辑同样关键。
……
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据说《英雄本色》仅广告收入就已覆盖制作成本,减去宣传费用后全是净赚。
“你们先出去。”
他疲惫地摆摆手示意离开,觉得这片市场超出了他的理解。
门未完全关上时,贺广昌便进来坐下,“《英雄本色》的票房太反常了。”
邹文淮颓然靠在椅背上,“票房高的离谱,观众像疯了一样,我们被甩开了。”
“确实落后了。”
贺广昌也无言以对。
实际上,连唐俊自己也没料到会有如此局面。
原版《英雄本色》的票房是三千四百六十五万,当时票价比现在贵了一倍多。
即便宣传效果显着且无竞争对手,唐俊也认为能达两千万就不错了。
然而!
《英雄本色》目前势头直指三千万元。
其实,唐俊低估了这部跨时代作品带来的票房红利。
香江人并非不愿花钱看电影,而是取决于电影是否值得一看。
就像1982年的《最佳拍档》,以2600多万的票房创下新纪录,远超同期其他影片。
这是为何?
因为《最佳拍档》制作精良,吸引了大量观众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