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母女四个离开小院子。
段永福、段永寿等人忙着安顿,他们东西少,很快就搞好。
田福带着人又送来不少东西,客气的说道:“平时你们有什么事就找我,或者找谁都行。这衣服是夫人和姑娘为大家准备的。厨房就在后边,想吃什么可以去要也能自己做。”他指着前边的小房子说道,“那可以做个小厨房。”
段永福对着田福很客气:“多谢田管事。”他送个红包。
田福笑道:“不用客气。”转身走了,心想这些人确实还不错。
段永福拿着红包看着大家。
段永寿说方言,轻声说道:“大家对陶婶子挺尊敬的,看起来凤娘在宫里不错。”
段永福应道:“那是国公府和善。也是陶婶子的本事。真要做事,还得看咱们。”不可能全靠国公府。
李松根说道:“陶婶子好厉害,自己搞作坊。”
段昌盛激动的说道:“陶婶婶就是厉害!我娘说她比赵黼更厉害!”
段永福肯定道:“陶婶子确实有能力,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有机会自己搞,自己能做主。”他看着大家严肃的说道,“京城水深,又危险,千万别掺和,否则怎么死都不知道。”
李松根说道:“我们和陶婶子就是一拨的。”和赵黼不是一路。
段永福说道:“我们认真做事,赚银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别的不该想的都不能想。”
段永寿点头。在客栈就听人说凤娘飞上枝头变凤凰,家里人怎么得意。但也听说陶氏母女躲在御赐的宅子里,连赵黼来了都没让进门。
段昌盛得意的说道:“我想看看赵黼的脸被那姓蔡的挠成什么样了?”
段昌荣教训道:“出去了要收敛。那不是我们能得罪的。”
***
福宝和娘回到后边正院,一夜无话。
早上,福宝醒的很早,听着外边鸟叫,这是一个美好的早上。
听着钱氏在回话:“牛家虞氏使人来传话,说等会儿来。”
陶淑娥镇定的应道:“没空理她。”
陶淑娥到屋里,看福宝醒了,抱着她起来。
福宝美的很!穿上漂亮的衣服,能满屋子跑。她头发刚长起来,扎两个小揪揪。
眉娘从容的过来吃饭。
田福匆匆过来回话:“赵黼写了一首诗。”
福宝好奇道:“他憋了什么招?”
田福把一份抄的给姑娘看,一边说道:“赵黼病中想起女儿,感慨万千,写的这诗感人肺腑。一早就传开了,手抄的传遍京城。不少人同情赵黼、夸赵黼,指责夫人和姑娘。”
福宝一边看一边说道:“他身边有老婆不想,他惦记着女儿们伺候他,这有什么好夸的?”
福宝看完递给娘,一边说道:“女子吃了无数苦,男子一通鬼话就浪子回头金不换了。赵黼避重就轻,把女儿当丫鬟使唤,这也能感人?女儿很荣幸?”
陶淑娥认真的看完,心情很复杂,算是槽多无口。
田福心想,大概是赵黼以前被女儿伺候的太好,现在没人伺候,他想女儿了,他只要想一想,女儿就得付出。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福宝骂道:“那些同情他、夸他的男人一样不要脸!”
翠月说道:“这会影响大姑娘吧?”她看了,赵黼回想起曾经父慈女孝,如今想见一面都见不到。
福宝冷笑道:“这容易,他满京城的抄,以为别人不知道?我不那么麻烦,就回他六个字:已阅,再思,再悟。”
燕娘笑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