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家产逐渐丰厚(2 / 2)

“别高兴太早,我们现在虽然房子有了两套,但是相应的,手里的存款也没多少了。”

“不怕,这房子,我待会过去就能弄出来,明天我们一家就搬城里来,我就在里面摆摊修表。”

“你修理摊的事不急。”

“我们先商量下两个门面干些什么生意。”

“媳妇,你有主意?”

“你修表用一间铺子太浪费了,我想的是,在其中一间铺子,弄个小一点的位置就行,剩下的空间我们还能干点其他的买卖。”

“啊,还能干其他什么生意呀?”

夏知禾问:“你这两天都在这边,你觉得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陆旭东想了想,还真让他想出来了。

“媳妇,还真有,我觉得这边都没一家馆子,国营饭店离得也远,但是城东私人开办的小餐馆都有三四家了。”

“对,我们拿一间铺子出来做食铺。”

“另一间我们开个小卖铺,”

“小卖铺?”

“就是杂货店。”

“专门卖寻常家庭日常用得上的小东西,搭配着你那个修理摊弄一起。”

“媳妇,你也太聪明了,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呀。”

“灵感。”

“灵感?”

陆旭东更不懂了,灵感是什么意思。

夏知禾:“你别管,你就按我说的做。”

“今天我们回去就办这个事情。”

“我感觉你六哥现在应该也坐不住,你和他关系好,你可以问问他有没有想法和你一起干。”

“这样你们可以一起去羊城。”

“羊城?”

“没错,羊城。”

“现在羊城那边是最火爆的,很多人都去那边,我们也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

“那我们......”

“去羊城不急,我们先把这两处房子弄好,把店面再重新粉刷下。”

“媳妇,我们只叫六哥,不叫大哥的话,会不会。。。”

“你想叫,可以去叫,不过,我估计大哥不会去,他太老实了,这种有风险的事情,他不见得乐意做。”

“那我回去了问问?”陆旭东看着他媳妇的脸色,小心翼翼的探问。

“可以。”

“呼。”陆旭东长舒一口气,媳妇没生气就好。

他就怕她一句话不对就生气了,毕竟他媳妇不怎么喜欢大嫂,这种赚钱的买卖还真不一定愿意带着他们一家。

其实夏知禾不是不愿意,主要是夏知禾毕竟比他们都多活了一世,很多东西都看得清楚,做生意有风险,虽然她知道以后的发展趋势,但是她不可能直接说出来,而在有风险的事情上,她大哥一家根本不可能拿着钱去冒险。

赚了还好,要是亏了,夏知禾想也不用想知道她大嫂到时候肯定会把责任放到他们这边来。

既然不讨好,她为什么要做这个好人呢。

到时候问肯定是问了,但是其他的,对不起,机会给了,你们自己不愿意把握。

那就不能怪其他人了。

下午四点,两人到了家。

满满和团团正陪着奶奶在院子里洗洋芋,边洗边玩水。

听见动静,齐齐转头,看见自己爸爸妈妈,洋芋也不洗了,两只小手湿哒哒的跑了过来。

“妈妈。”

“诶。”

“你们今天在家有没有乖乖听奶奶的话呀。”

“我们很乖的。”

“真乖。”

“妈,我们回来了。”

“嗯,回来就行,这明天不会还要出去吧。”

夏知禾朝陆旭东使了个眼色。

“娘,我和你说个事。”

“啥事呀。”

“我和媳妇在城里买房了,我们准备搬城里去住。”

“什么!”

陆母大叫。

声音大的把在屋里抽旱烟的陆父都给吓得,烟杆都没拿稳就跑了出来。

“老太婆咋啦,?”

陆母:“你小儿子在城里买房了。”

“啊。”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陆父,也被吓得啊了一声。

“你们这几天老往外跑,就是去看房子?”

“嗯。”陆旭东没否认。

“怎么好好的去城里买房,家里不是住的好好的吗。”

“妈,这你就不懂了,我本来就在做生意,待在村里多不方便,去了城里,我就能做城里人的生意,这以后生意只会多不会少。”

“而且,等我两个儿子大了,就能把他们送去城里幼儿园上学,要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村里的孩子还在挖泥巴,我儿子他们到时候已经在城里上学了,以后啊,我们老陆家肯定能有两个大学生。”

陆旭东说的得意洋洋的,仿佛已经看见十几年后,他两个儿子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他面前的样子似得。

“这...”

陆母不太放心,“城里那么大,你们买哪去了呀。”

“妈,你别急,那房子还得打理一下,等弄好了,到时候我带你和爸上去看。”

“你们要是想留上面和我们一起住也可以,反正房子买得大,能住得下。”

“嗐。”陆母摆了摆手,“我和你爸住村里挺好的,住了几十年了,去城里不习惯,你们房子都买了,想进城就去吧。”

虽然陆母舍不得两个孙子,但是她儿子说的有道理,村里的条件比不上城里。

她也指望两个孙子能考个大学生出来,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听儿子这么一说,陆母突然觉得在城里买房好像也不是一件坏事。

“那你这段时间都不摆摊了?”

“不摆了。”

“不摆了,我那个修理摊一天能挣几个钱呀。”

“我们买的门面房,到时候把门面弄出来,我就在门面里修手表,也不用大夏天的还推着个摊子到处走。”

“省事还能挣钱。”

陆母还没反应过来,陆父先问了:“你们要开店?”

陆旭东:“对,我和我媳妇已经商量好了,我们去城里开店,专门做城里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