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一开始将信将疑,但当沈秀兰亲自示范,用改良后的方法染出一批色泽均匀、鲜艳的布料时,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李红梅站在人群中,脸色阴晴不定,她不得不承认沈秀兰确实有两下子。
然而,新官上任的喜悦很快被忧虑取代。一天傍晚,沈秀兰在下班路上发现有人跟踪。她凭借着多年在空间中培养出的敏锐直觉,故意绕了几条弯路,最后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中甩掉了尾巴。但这让她意识到,树大招风,自己升任质量管理员后,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当晚,沈家召开紧急会议。沈默诚听完二姐的讲述,眉头紧锁:\"看来我们得更加小心了。二姐你在厂里,要尽量低调,别让别人发现异常。\"
虎娃则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淡绿色的液体:\"这是用灵泉和后山草药调制的追踪剂,二姐你可以找机会洒在可疑的人身上,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他们的动向。\"
沈秀兰点头:\"我会注意的。对了,下个月省里要来专家考察,我打算在车间展示一些'新成果',不过得提前做好伪装。\"
沈默诚沉思片刻:\"可以展示,但要把握好度。就说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小改进,千万不能太过惊艳。\"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秀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离开,手把手地指导新工人。为了让布料质量更稳定,她偷偷用灵泉雾气对关键设备进行了改造,使机器运转更加顺畅。同时,她还在车间里推行\"质量标兵\"评选活动,用沈家自制的灵泉香皂、毛巾作为奖品,既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又巧妙地送出了灵泉产品。
考察的日子很快到来。省里的专家们走进车间,立刻被整洁的环境和有序的生产流程吸引。沈秀兰穿着干净的工装,从容不迫地介绍着车间的质量管理措施。当专家们看到用改良工艺生产出的布料时,纷纷点头称赞。
\"沈同志,\"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说,\"你们的技术改良很有创意,尤其是这个预处理方法,值得推广。\"
沈秀兰谦虚地说:\"这都是工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是在传统工艺上做了一些小尝试。\"
考察结束后,厂里收到了表扬信,沈秀兰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认可。但她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谨慎。她在车间里安插了几个信得过的工友作为眼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她汇报。
一天夜里,沈秀兰在检查仓库时,发现有人动过库存的布料。她不动声色地用灵泉做了标记,第二天通过虎娃的追踪剂,发现是李红梅偷偷拿走了一块布料样本。沈秀兰没有声张,而是让虎娃在布料上做了手脚——这块布料经过特殊处理,一旦离开车间超过24小时,就会出现褪色现象。
果然,几天后,李红梅在背后散布谣言,说车间的布料质量有问题。沈秀兰召集全体工人开会,当着众人的面拿出那块布料:\"李姐,你说布料有问题,这块是不是你拿的?大家看,这块布料离开车间才几天,就褪色成这样,明显是保存不当。我们车间的每一块布料都经过严格检测,质量绝对有保证。\"
李红梅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轻易找沈秀兰的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秀兰在车间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她利用职务之便,巧妙地将灵泉产品融入到工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她以改善工人伙食为由,让沈家的杂货店供应灵泉腌制的咸菜;以提高劳保待遇为名,发放灵泉制作的劳保用品。工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对沈秀兰也越发敬重。
但沈秀兰知道,这条路还很长。管理层级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挑战。她时常抚摸着口袋里的灵泉护身符,那是母亲留下的遗物,也是她坚守秘密、守护家人的信念来源。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沈家就像一艘在风浪中航行的船,而她,必须牢牢握住手中的舵,确保船不会偏离方向。
夜深了,纺织厂的灯光渐次熄灭。沈秀兰站在车间门口,望着远处的星空。灵泉的秘密如同天上的繁星,看似遥不可及,却又真实地照亮着沈家前行的道路。她知道,只要家人团结一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