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灵泉润棉(1 / 2)

后山岩缝深处,沈秀兰跪在湿滑的石壁前,双手捧着刚采摘的空间棉花——棉桃裂开的瞬间,银白的棉絮如月光倾泻,每根纤维末端都凝着细小的金斑,在灵泉水雾中微微颤动。她取出祖传的陶瓮,内壁刻着模糊的麦穗纹,那是三年前沈默轩用空间黑土重新烧制的,专门用来混淆灵泉的气息。

“二姐,够了吗?”小妹沈明珠蹲在旁边,手里的葫芦瓢刚从灵泉中舀起水,金斑在水面荡开涟漪,“王主任说今儿个带省纺织局的人来看‘山泉润棉’,咱得赶在晌午前把棉桃泡上。”

沈秀兰点头,将十二颗棉桃浸入瓮中,灵泉水接触棉壳的瞬间,发出轻微的“滋滋”声,金斑棉絮迅速吸收水分,变得比普通棉花重三成。她抓起一把槐叶揉碎撒入瓮中,黄绿色的汁液立刻掩盖了灵泉的莹润:“明珠,等会儿带张老汉的婆娘来‘参观’,让她看见咱用槐叶水‘消毒’,回去好传闲话。”

日上三竿,供销社的驴车碾着碎石路驶来,王主任陪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胸前的钢笔插着三枚徽章——那是省纺织局、革委会和供销社的标志。沈秀兰迎上前,故意让对方看见她挽起的袖口,手腕上戴着用空间棉桃壳磨制的银镯子,边缘刻着极小的麦穗纹。

“李科长,”王主任堆起笑,“这就是咱公社的‘纺织能手’沈秀兰,她纺的布,连省局的密度镜都测不透。”

中年人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沈秀兰手中的陶瓮:“听说你们用山泉泡棉?带我瞧瞧。”

沈秀兰领着众人来到后山,在预先布置好的“泉眼”前停住——那是用三块槐木搭成的简易棚子,泉水从岩缝渗出,水面漂着新鲜的槐叶和野漆树的枯叶,气味刺鼻。“科长,”她用葫芦瓢舀水,“就这眼泉,冬暖夏凉,泡过的棉花,韧性比麻线还强。”

李科长弯腰查看,泉水浑浊的黄绿色让他皱眉:“这水含矿物质?”

沈默轩适时地从树后转出,手里拎着刚刨的木梭,松木表面的虫眼清晰可见:“科长,我爹说这泉是‘山神爷的眼泪’,早年闹饥荒,喝了这水的人,啃树皮都能咽下去。”他指向泉眼旁的陶罐,“您看这棉桃,泡三天三夜,棉絮能拉长三尺,纺出来的线,连缝纫机都扯不断。”

中年人伸手触碰泡在瓮中的棉花,指尖突然刺痛——那是沈秀兰提前撒的野漆树粉末,专门用来阻止外人深入接触。他缩回手,看见指尖发红,却听见张老汉的咳嗽声从山顶传来:“秀兰妹子,泉眼旁的野棉又结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