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利益分成(2 / 2)

沈秀兰正在给空间的新蚕种系上抗虫棉标签,标签的编号对应着利润分成的暗码:“小轩,利润的三成公积金,”她将标签放入竹匾,“我打算买台抗虫松木烘干机,”她望向沈默诚,“林场的废枝桠正好派上用场。”

沈默诚检查着新刻的抗虫松木印章,木纹的走向与公社的公章分毫不差:“小轩,刘书记要的织机图纸,”他的刻刀在木柄留下麦穗纹,“我把关键的传动轴角度改了三度,”他哼了声,“没灵泉水浸泡,再好的木匠也仿不来。”

三天后,纺织组的技术培训班在晒谷场开班,沈秀兰握着抗虫松木梭子,向二十七名女工演示双宫茧的分拣技巧:“姐妹们,”她指向竹匾里的金斑茧,“这种茧的丝头要从右侧抽,”她的手指划过茧壳的天然纹路,“就像咱公社的副业,”她轻笑,“找准方向才能越抽越长。”

虎娃娘举起枚金斑茧,茧壳的光泽映着她围裙上的麦穗纹补丁:“秀兰姐,”她的声音带着敬畏,“这茧子是不是沾了后山的灵气?”她的指尖划过茧壳的金斑,“我男人说,林场的老槐树今年又多抽了新芽。”

沈秀兰的目光在虎娃娘的补丁上停留,那是用抗虫棉线绣的,与空间的田垄图暗合:“妹子,”她将梭子塞进虎娃娘手中,“灵气就是集体的干劲,”她望向远处的抗虫松织机,“咱多织一匹布,社员就能多换一斤盐。”

更深露重时,沈默轩站在空间的桑园里,玉佩的麦穗纹与新解锁的田垄产生共振。他看着鲁桑的叶片在灵泉雾中舒展,忽然听见地窖传来轻微的震动——那是沈默诚在测试新制的抗虫松木烘干机。他知道,这场利益分成的博弈,本质是将空间的秘密转化为集体的刚需,让每个环节都成为公社离不开的齿轮。

县供销社的仓库里,王科长摸着新到的“大寨锦”,布料边缘的麦穗纹暗记与他账本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老沈啊,”他轻声,“你这招以退为进,”他望向窗外的抗虫松树林,“让刘书记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他哼了声,“连县革委会的锦旗,怕是都要换成你们的布料。”

晨雾漫过纺织组的抗虫松木围栏,沈秀兰看着虎娃娘抱着烘干的茧子走过,茧壳的金斑在晨露中闪烁。她知道,三七分利的方案不仅是数字的妥协,更是沈家在集体框架下的又一次胜利——当利润转化为学校的教室、社员的工分、公社的基建,秘密便在这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悄然生长为集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抗虫松木的织机声在晨雾中响起,沈秀兰抚摸着胸前的棉桃壳吊坠,里面藏着极小的灵泉结晶。她知道,只要集体的齿轮继续转动,空间的馈赠便有了最安全的伪装,而那些金斑茧丝、抗虫棉线,终将在时代的织机上,编织出属于沈家的、也是属于集体的,永不褪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