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这事一定得商量。不过他跟警卫人员商量没用,这些人都是忠实的命令执行者,他说了不算。
于是李博有事没事就开始做起了长老们的工作,被李博磨得实在没招的长老们就同意,李博的警卫人员由明面保护改为暗中便衣保护了。
这下李博心情舒畅了,即使知道暗中有人跟着,可只要不是打扰到他去与未婚妻联络感情就行。
于是从这天起,李博只要是没事,那就长在了前门的陈记布庄了。就连他的两个妹妹想见他,都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了。
就在李博忙于与陈雪茹联络感情的时候,那件对他的刺杀案出结果了。
没错,这个案件没有认定为枪支走火的枪击案,而是被认定为对领导的刺杀案。
李博认为的小事情被一经深挖,果真是不是件简单的小事件。
首先向军管会汇报跨院出现可疑人员的一共有三伙人,
其一是一位拾荒的老人,他看到过多次李博出入那个跨院,并且长时间的不出来。
他认为李博是在寻宝,就寻思让军管会的人把李博赶跑,他好细细的搜索,看看能不能找到宝藏,从而摆脱自身的困境。
其二,那是隔壁四合院的一名住户,也是多次发现李博进入跨院,他是这里的老户,知道跨院是被小鬼子给捣毁的,他认为李博形迹可疑,所以报给了军管会。
其三,那就厉害了。这是一个光头党潜伏的特务,他发现李博是开着吉普车来的南锣鼓巷,并且每次进入跨院时,李博都是将吉普车停的远远的。
于是他就判定李博是组织上专门对付他们的人,在那个跨院进行某种不为人知针对他们这些人的行动,
所以他想浑水摸鱼,报给军管会,打乱这种行动的进程,不管成不成,总是会造成一些混乱的。
至于那三个军管会的人员,三人都是走后门进的军管会,本身都是属于临时人员,根本没有配枪的权利,这就是为什么枪会走火的原因。
可为什么会被定义为刺杀案,因由就在于那个开枪人员的家里被查出来了特务,而这个人还与那名特务相从甚密。
从而这件事情就升级了,本来这事就是那三个人,就是服劳役一年就可以了,可家里一出事,在加上这小子在被审讯时,多说了一句,他就是看李博有些不顺眼这话,
于是另外两个人也被牵连了,就连推荐他们三人进军管会的那几位领导都收到了牵扯,这一案件前前后后被抓起来了近百人。
不过对于这件事,李博也就是看了一下梗概,他就放下了。这就是一个插曲,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不过这事也是为他敲了一个警钟,那就是不能随便推荐人参加工作。
随着婚期日期的渐渐临近,李博往陈记布庄跑的那是越来越勤了,而与陈雪茹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了。偶尔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陈雪茹也是不再拒绝了。
可就在婚期接近的时候,在办婚宴这事儿上,李博与陈雪茹产生了分歧。
陈家的意思是大办特办,将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召集在一起,共同见证两家结成秦晋之好。
可是李博现在的身份,这种形式的婚礼注定是行不通的。可陈雪茹那里是怎么说也不好使,李博这个苦恼啊。
自己解决不了,那就向别人问计吧。李博可是有着那么多老师那,这时候不请教,什么时候请教。
于是,李博就嬉皮笑脸的找起了长老们。李博的身份不能出现在那种场合,那是一定的了。可又怎么跟他岳家说,这是一个难题。
就这样,为了李博的这个婚事,长老们开了一个会,这让李博是感激涕零的。
最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由一位长老出面,接见陈家父女,当面告诉他们,李博的身份特殊,婚礼只能在小范围举行,请他们见谅。
事情就这么顺利解决了,陈家父女在受到接见后,脑袋还是晕晕乎乎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博原来不是什么小兵,也是组织里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可眼看着就要到结婚日子了,李博的安保问题又被提上了日程。那个跨院因为周边环境复杂,不适宜李博居住。
而陈雪茹又不肯放弃布庄,这事又难为住了李博。不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不主意就来了么,李博的安保主管在巡查了陈记布庄周围之后,发现陈记布庄后院那条胡同环境不错,很有利于他们安保开展工作。
并且那个后院还可以与陈记布庄打通,李博将那后院买下来直接居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同时,因为那条胡同里就有一家是住人的,其他的都是处于空置状态。
通过军管会就可以全盘拿下,这样安保人员就有了固定居所。既不打扰李博的正常生活,他们又可以开展工作,一举多得。
李博一听,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
不过他提出,那条胡同里所有的院子,不管是买下来还是租下来,都不需要军管会出资,全部由他个人出钱。
因为他个人的事情造成的这种局面,所有的花费都应该由他个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