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芬笑道,“是,你看,这个松紧带就很新颖,像你这种体格的人穿着都很合体。”
妇女拿了短衫在身上比了比,“咦,还真是!这么一缝,显瘦还舒服咧!”
妇女翻来覆去的摆弄,爱不释手的摩挲,“她婶,我家里正好有个花布衫,你让赵师傅帮我也缝成这个样式的,回头我一并给你手工费!”
妇女是个舍得吃穿的人,她看出这件短衫是纱质的面料,八九月份的天穿在身上也不黏糊。
她家中的料子虽说不是面纱,但照着这样式做出来传出去肯定招人眼馋。
池音下意识就要说这是学习的样品,未曾料到王淑芬竟然开口说,“行啊,你把布料取来。”
妇女笑得合不拢嘴,码字小跑回家取布料了。
池音为难的看向王淑芬,“师娘,我这手艺怕是不行吧......”
王淑芬笑着,“样品都被看上了,你还怕啥,这个婶子看中了你收腰的新意,你可不新泄气啊,人家肯愿意让你照着做衣裳,就是认可了你的手艺。”
王淑芬想了想,池音经过这几天的精益求精试进步,已经达到了支摊子缝缝补补的修补师傅能耐。
王淑芬道,“这样,你下午就去南益市多囤些布料回来,明天就把你的摊子支棱起来,日常接缝缝补补的活儿,你裁几件好看衣裳摆着,有人来修衣服,你就顺嘴推销。”
池音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的把握会卖出去,但一百个人里能有人买走就是白捡的外快了!
而且真到了挂十天半月都落灰卖不出的地步了,她洗洗自己穿,指不定还能当个活招牌呢!
池音想通了就来劲了,从帆布包里拿出笔记本和钢笔,趴在缝纫机上把王淑芬讲的需要买的都记下来。
比如剪刀得买两种,大号专用剪布料,小号剪线,尺具得准备直尺,软尺,丁字尺,曲线尺四种。
熨斗与烫台得买,烫垫与烫布也得买,珠针,别针,长尾三种固定布料的工具一样不可缺少。
跑一趟南益市可不容易,池音生怕自己记漏了还得再跑一趟浪费车票。
池音专心记的时候妇女抱着布料风风火火的赶来,见池音专心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好奇地凑过去看。
这一看发现满页都是裁缝师用到的工具记录,转头对从客厅里端来茶水的王淑芬问,“她婶,这是找是赵师傅新请的学徒吗?小姑娘怪认真的咧!”
王淑芬将两杯白瓷缸温水分别递给她们,毫不掩饰说,“这位叫池音,是老赵收的徒弟,刚才你夸过的那件短衫就是她做的。”
妇女眼睛亮晶晶的,怪不得针线那么好,合着是赵建国的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