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秋诗会余波起,各方云动赞才华(二)(1 / 2)

正当林皇后与秀林公主母女俩享受着温馨的早餐时光,太子李昭款步而来。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皇宫中熠熠生辉。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步态从容自信,宛如一位国之储君巡视自己的领土。他的双眸明亮如星辰,透露出智慧与决断,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儿臣给母后请安!”太子李昭向林皇后鞠躬请安,声音洪亮而坚定。他的举止得体,礼仪周全,彰显出皇家子弟的尊贵与威严。

林皇后看到太子李昭,眼中闪过一丝骄傲与欣慰。她温声招呼太子一起用膳,三人围坐在餐桌旁,气氛和谐融洽。这一刻,皇宫中充满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甜蜜,仿佛外界的纷扰与权谋都被隔绝在了这温馨的小天地之外。

当三人围坐共膳时,闲谈间太子李昭提及他在东宫所闻,关于昨夜曲江池中秋诗会的盛况。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道:“母后,昨夜曲江池畔,才子佳人云集,诗词歌赋间,竟出了几首传世佳作,真乃惊为天人。”

林皇后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她出身名门,自幼便对诗词文章有着极深的热爱。她放下筷子,催促道:“哦?快说来听听,是哪些佳句让你如此赞赏?”

太子李昭轻咳一声,开始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的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仿佛有一种魔力,将诗句中的情感完美地传达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开头的两句,便让林皇后仿佛看到了夜空中那轮明亮的月亮,以及诗人对明月的深深追问。她感受到诗句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共鸣。

随着太子的朗诵深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句,如同细水长流,温馨而深情。林皇后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自己与亲人、朋友共赏明月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思念和祝福。她想到自己的儿女,希望他们能永远平安、幸福,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共同欣赏这轮明月,感受彼此的心意。

紧接着,太子开始朗诵《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激昂的语调、豪情的壮志,让林皇后仿佛看到了沙场点兵的景象,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皇家的敬意和自豪,同时也为太子的成长和才华感到欣慰。

最后,太子朗诵了《阿房宫赋》。当他读到“后人哀之而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时,语气掷地有声,充满了警示和反思。林皇后感受到诗句中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她想到自己作为皇后,肩负着辅佐君王、传承文化的重任,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决定要更加努力地支持太子和君王,为皇家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太子李昭朗诵的尾音落下,林皇后不禁为之赞叹,她鼓掌叫好,眼中闪烁着欣赏与喜悦的光芒:“真是好诗好文!这等佳作,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她急切地吩咐道:“快,快叫宫女们抄录下来,我要好好珍藏这些诗句,日后细细品味。”

“母后可知,这些被您赞不绝口的传世佳作,竟然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太子李昭故意卖着关子,眼神中带着一丝得意的炫耀。他深知,这个消息定会让母后大为惊讶。

林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哦?竟有此事?”在她心中,这些诗词歌赋都是经过岁月沉淀,由数位才子佳人共同创作出的佳作,如今却被告知全都出自一个人之手,这简直超乎她的想象。她不禁对这位神秘的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