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包围圈中联军,并不是一副坐以待毙的样子,他们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摆出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
就算是西科洛军队毫无战心,自由联邦也有投降打算,但联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就是死守到最后一刻。
虽然被分割包围,但主力部队的损失并不大,这个时候抗命倒还是不敢的。
对于天青军队来说,时间拖的越长,歼灭敌人的代价越大。
作战指挥中心里,参谋们都忙的脚不沾地,虽然AI可以完成大多数信息分析整理的工作,但最终确认与传达还是得由人来进行。
歼灭包围圈当中的敌人,战术非常简单,通过不断的穿插分割,将敌人的集群越分越小,再逐一歼灭。
但也不是所有的战场可以同时发起进攻,主要是支援力量必须有侧重性,无论是空中支援,还是炮兵支援,集中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指挥部的作战计划是先南后中,重点打击自由联邦军,至于西科洛军,那就是顺手的事。
这种战术安排也跟战场的地形有关,即使到了这个时代,天时地利对战争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
北部战场都是高原山地,少量兵力就可以守住敌人的撤退路线,只要防止他们从空中逃跑就行。
但十多万人,加上崎岖的地形,就算放开了让他们走,也得要大半个月。
南线战场地势平缓,几乎无险可守,对于自由联邦来说不利于防御,同样的,对于包围圈来说,被突破的可能性也更大。
而南线的这一大坨敌人,战役第一阶段就是猛攻两个关键的交通节点,钟合和原翔。
钟合是东西向主干公路和磁轨线路上的枢纽城市,原翔是平原和丘陵之间的连接点,是南北向交通线的关键位置。
攻下这两个地点,除了歼灭数万守军,南线的整个战场就会被分割成三块,为二阶段作战提供有利条件。
堵北,围中,攻南就是这场歼灭战的当前部署,通俗点说,就是碗里吃着南线,筷子夹着中线,眼睛盯着北线。
不过随着一个惊人的情报传来,对总指挥部的这个部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根据多方情报显示,自由联邦中线集群司令部遭到突袭,指挥官彼得雷乌斯中将重伤昏迷,23装甲师师长波洛克被击毙。
整个司令部大部被摧毁,高级军官死伤惨重,其指挥体系已经瘫痪,中线战场的各个自由联邦军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由于缺少了指挥部的协调,自由联邦的空中作战也会开始变得混乱,这样的机会放在眼前,不抓住就是傻子,指挥部立刻调整部署如下:
中线两个军攻击目标由原翔改为23师所在地新平,利用敌方还没恢复指挥体系的时机,将23装甲师,111空降师和第31陆战师分割包围。
攻击顺序为31陆战师——111空降师——23装甲师,先难后易原则进行。
近地空中力量调整部署,大部分前往中线战场支援,以期加速战争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