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毫米口径的火箭炮,240公斤重的电磁炮炮弹,以几乎垂直的弹道,飞向了天空。
在到达120公里的弹道顶点,弹头开始进入滑翔阶段。
在大气热层飞行了200公里后,弹头转而向下,以15马赫速度,垂直扑向了敌军的防线。
在这种高速度、重量级弹头面前,任何的防线跟烂泥也没有太大区别。
随着第一批钻地弹头,击中联军防线上的关键节点,整个星联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火力准备开始了。
3个军的军属炮兵旅集中使用,对西科洛防线上的所有通讯节点,雷达探测设备,物资仓库,进行了精准的打击。
而对装甲部队前方的突破点,则是进行的无差别轰炸,100公里宽,150公里纵深的战场上,巨大的爆炸几乎每分钟都要响起上千次。
剧烈的爆炸甚至将土石炸飞到数百米的空中,在地面留下了如小行星表面一般的密密麻麻弹坑。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特种材料和工程机械的发展,现代战场的防御工事,都已经成为了深入地下的多层立体式防线。
大多数的交通壕和屯兵点,都位于地下十多米,甚至数十米的地方,呈蛛网状分布,并由高强度合金框架保护着。
即使面对这样高强度的火力覆盖,防御阵地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只是一直以来,只有自由联邦炸别人的份,这次终于是自己也感受了一下被炸的滋味
与防御越来越强相对的,进攻武器的威力也越来越大。
这次攻击大出风头的不是攻击机,也不是天青傲视星联的轨道炮,而是火箭炮部队!
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武器的发展造成影响,火箭炮的发展对导弹的影响尤为明显。
现在的火箭炮可不是以前那种老式的了,是整合了电磁轨道的大口径高射程火箭。
由于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火箭炮的适用场景越来越广。
中短程导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完全被火箭炮取代,而远程和超远程导弹的对地打击任务,也被空天武器取代,导弹开始走向两个极端。
一个是越来越小,便携,针对小型目标,一个是变得巨大,动辄上千吨,作为太空舰队的主战武器。
这一次代号“神箭”的突击战役,就让自由联邦军队见识了,天青火箭炮的精彩表演。
600毫米直径,射程3000公里,弹头重700公斤,可携带多种弹头,末端速度15马赫。
钻地战斗部可以侵彻150米深的泥土,或者80米厚的混凝土,或60米厚的花岗岩。
可以说,自由联邦利用其强大的工程能力,在短时间内建造出来的防线,被认为永远无法正面攻破的地下设施,在天青火箭炮面前,不比一块黄油硬多少。
火力打击掀起的泥土尘沙甚至都无法落下,形成了一场人为的沙尘暴。
地表的一切都被完全毁灭,这一天,也被自由联邦军队称为:盖亚的哀鸣。
连大地之母都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
作为拥有很高涉密权限的研究员,李星航可以看到比较详尽的战事推进报告。
从实时态势图来看,两条红色的突击箭头,基本上属于毫无阻碍,突击了300多公里,穿透4道防线。
像帝国抽出的两把巨剑,在整个战场劈成了3大块,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开始准备收网。
虽然自由联邦一开始也信心满满,认为纵深超过300公里,4道防线每一道的宽度都超过60公里。
而对面的突击箭头竟然只是中型旅,这肯定是鸡蛋碰石头嘛。
可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天青一改作战风格,玩起来火力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