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病退回城(2 / 2)

其实祝愿和胡惠知同龄,甚至生日还大两个月,但谁让王旭阳是她表哥呢,胡惠知跟着占了便宜被叫一声表嫂。

得知祝愿要下乡,胡惠知也挺五味杂陈的,她自己就是乡下的,乡下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她能不知道吗?

不然怎么会想方设法的想要嫁到城里来。

她从小到大身边有父母照顾,有小伙伴们作伴玩耍,都觉得乡下的日子难熬。

更别提下乡的知青们从小到大没经历过劳作的辛苦,更是千里迢迢一个人从远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连语言都不通,跟当地的老乡之间交流都成问题,这样一来十几岁的青少年少女们要怎么熬过去?

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到本市下面的生产队下乡是最好的选择,最起码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再就是离家人并不远,回来方便,家人去探望也方便。

胡家所在的生产队也住了好几个知青,大队一共有十二个生产小队,每次下来的知青,大队长都是平均分到每个生产队里。

其实说实话,一开始大家还挺欢迎知青的到来,觉得城里人有见识,说不定真的能帮乡亲们更好的建设农村。

但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大家对于知青的到来变得抵触。

毕竟知青们都是从城里来的,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的,做不了多少活还得分他们粮食。

有些知青家里条件一般,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也能坚持下来,最起码能养得活自己。

而有些更是能累出病来,队里却不能给他们太多休息的时间,毕竟每天的劳作都关乎自己的口粮。

如果到年底工分抵不了分到的粮食,就只能自己出钱买。

王红霞问了很多乡下知青的事情,胡惠知自从不上学之后在家呆了一两年时间,虽然跟知青们没有多少接触,但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

胡家所在的是生产七队,一个生产队里少说都是五六个知青,一个大队加起来就是几十个知青。

因为整个大队范围比较大,上工干活的地方也不同,所以这些知青分布在十几个大队里。

就这样每次有知青来的时候,十几个小队长都想方设法的要把名额推到别的小队里,一个知青都不想要。

“我记得二大队有个男知青是真狠,下乡没几天受不了了劳累,有一次站在一个挺高的一个坡上直接往下跳,小腿骨折的很严重,没办法大队长只能给他办了病退。

当时有人看见他是自己主动往下跳的,但这种事情说出来也改变不了他受伤的事实,再加上队里也不想留下他,不然不能干活还得时常关照他。

不过好歹也算入了他的愿,虽然受伤严重了点但好歹回城了。”

祝愿听的小脸煞白,她平时脚稍微扭了一下都受不了,更别提腿直接断了,那得多疼啊。

什么样的人才能为了回城故意把腿摔断?乡下真的就这么苦吗?

王红霞也担心的不行:“我跟愿愿她爸回去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它分到咱们市下面的大队里,离得近一些我们也能照顾得到。

如果真的去了别的省市,愿愿已经十八岁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如果回不来,她岁数到了难不成要在乡下结婚?”